第一百六十三章 找些肥头大耳的!(2 / 2)

发迹 古龙岗 4762 字 2019-09-29

“普洱这两年的情况如何?前几年的疾所造成的影响,是否已经消除?”长随的问题以后再说,还是先管管现在的情况。何贵抬眼打量了一下自己现在所在地知府衙门的设置。说起来,思茅的官衙比起他当初所在的开封府的气派而言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甚至就连普通的县衙也比不上。据闻,在多年以前,就连思茅本地都还只是一个土城,还是尹继善上任以后,才改建成了石城。

“普洱改土归流已经几十年,各族百姓如今已大多归化。只是少数长居山中的,还有些问题。至于大人所说地疾,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以前受影响的茶叶交易也大多恢复。”方洛答道。

“那江外六版纳的车里宣慰司呢?”何贵又问道。云南现今最大的问题还是民族问题,所以,对于治内唯一地一个土司,他还是比较关心的。

“刀氏一族世袭车里宣尉司,现任宣慰使为刀瞻辰,就是那个刀金宝地孙子,对朝廷一直以来还算恭顺!”方洛答道。

“嗯……那就好!”何贵稍觉放心,想了想又问道:“据我所知,普洱一带总共生活着十数个民族,这各族百姓之间相处得如何?可有什么矛盾?尤其是汉民与其他各族百姓之间!”

“大人这话可是说着了!各族百姓之间,居于城池附近的,倒还好一些,可居于山中的……”方洛在回答何贵问话的时候,一直都是比较平和的表情,但说到这里的时候,却忍不住一阵摇头苦笑,“居于山中的各族百姓,虽也受到了一些王化教诲,但终究不多。相互之间常为茶山而相互争斗,甚至有的寨子每年采茶之前都要先打上几场,不死上几个人不会干休,官府常为此苦恼不已。至于汉民与其余各族也有不少的麻烦。主要是那些前来采买茶叶的茶商,多有压价之举,而且其中的私家茶商,不仅将茶价压低,往往还主动入山内采茶,抢占茶源,那些家人、窝泥人(哈尼族)、景颇人、苗人、回人、壮族人、彝族人等等,恐怕没有不对他们深恶痛绝的,而且这些夷人又大多是直性子,不管你什么行商不行商,觉得自己有理就认准了不回头,一言不合就要动刀子,闹出些事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来还挺麻烦呀……”何贵一阵挠头。看来自己预先想到的“公正”、“公平”、“公开”这六个字并不是那么好办到的。百姓散居各地乃至深山之中也就罢了,关健是听方洛话里的意思,好像这里的百姓矛盾已深,各自之间好像都已经有了成见,都觉得自己有理。想要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整治一番,改变人们的想法态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大人在想什么?”方洛看着何贵有些为难的模样,偷偷地笑了一下。在他这种“老云南”看来,何贵这种新到的“外来”官员都是一个样子。大大咧咧、毫不在乎地过来,满以为自己一到,就能将这里的各种事务处理的头头是道,然后立功受赏,升官加俸,再离开云南这个穷乡僻壤!在任十多年间,他甚至还遇到过有的官员在遇到事情之后,连地方上的具体情况也不打听,就直接下命令处理的例子。结果是事情越闹越大,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激化,主事的官员则丢官罢职……何贵的表现这还算好的。知道先问一问,觉得麻烦也知道抠抠头皮,不像别的官员,明明听自己说了那些情况,也是理也不理,大手一挥,全当耳旁风!

“我在想,想要把这普洱治理的歌舞升平看来是没希望了……”何贵苦笑着说道。

“歌舞升平?”方洛一怔,接着就是大笑,“大人真会开玩笑!”

“是啊。一个玩笑而已。不过,人确实是不能把自己定得太高啊!”何贵也是摇头笑了一下,又问道:“方大人,普洱产茶,我忘了问一问,这里一年出茶多少?”

“哦!普洱辖有六大茶山,其余各地也有茶叶产出,所以,每年出产茶叶极多。不过,受前些年疾影响,到今年为止,每年出茶才是四万担多一些!”方洛答道。

“那出茶最多的时候,有多少?”何贵又问道。

“十万担吧。不过,那已经是顺治年间的事儿了。顺治十六年的时候,吴三桂平定云南,将普洱、思茅、普藤、茶山、猛养、猛暖、猛棒、猛葛、整歇、猛万、上猛乌、下猛乌、整董编为十三个版纳,统归元江府管辖。那时候的普洱茶生产和销路都比较好,据《思茅县志》所载:

‘顺治十八年,思茅年出茶达十万担,经普洱过丽江销往西藏茶叶三万驮之多。”方洛答道。

“三万驭?全都是销往西藏?”何贵问道。

“大部分是,如今也是一样。藏人多食肉,若无茶叶,则必然生病,是故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语。而除去销往西藏的,还有一些茶叶销往缅甸,为数也不算少。至于销往江南的,也有,但是不多!”方洛答道。

“这么说来,我们还是大有可为的了!……现产四万多担,最高则是十万多担!”何贵自言自语了一会儿,又转头问向方洛:“如今的产量,如果客商多了,能应付得过来吗?”

“没问题!”方洛答道。

“那就好!方大人,麻烦你去帮我找一些人来……要肥头大耳或者气质超然的那种。反正,越富态,越有气质,越像有钱人,越能说会道,就越好!”何贵说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