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还打死了乌三娘(2 / 2)

发迹 古龙岗 4471 字 2019-09-29

“你……”和这简直就是当面唾骂。王杰被气得怒目圆睁,险些说不出话来。

“和爱卿,这话过了!”嘉庆也没有想到和会这么不客气。再怎么说,王杰也是老资格的军机大臣啊。不过,眼看着两大军机大臣在自己面前有干架的趋势,他也只有赶紧出面调解,心中却甭提有多郁闷了。这和简直就是越来越不把他放在眼里了。当着他的面就敢如此。长以以往还得了?

“奴才知罪。不过皇上。奴才以为朝廷确实不宜再强行进兵。一者,战况已持续两年,将士们难免疲惫,强行交战,既会逼得叛军背水一战,也会加大官军伤亡;二者,战事持续对湖广一带的百姓不利,时间越长,越是如此;三。军饷不足!”

“军饷不足?”嘉庆闻言,立时皱起了眉头:“和爱卿,现在才几月份?就算国库用度紧张,也不至于连军饷也发不出来吧?而且,朕也曾下过旨意。要将各地运出的铜矿全部铸钱。如今我大清有云南、缅甸、吕宋诸多大铜矿。怎么还会缺钱?”

“皇上,非是缺铜。而是缺钱啊。”和答道。

“不缺铜又怎么会缺钱?铜难道不能铸钱吗?”王杰问道。

“当然能。可是,由铜矿之中炼出铜来,再将铜溶成汗,尔后一一铸成铜钱,中间需要消耗多少时间,王中堂你难道不知道?”和反问道。

“这倒是。由铜矿到铜币,中间既需运输,又需提炼熔铸,环节确实太多!”不待王杰答话,一直不出声的福长安也淡淡地说道。

“想不到福中堂也对铸币一事颇为精通啊。”王杰忍不住冷哼了一声。孤掌难鸣,尤其是福长安这种世受君恩,却只知道附庸奸佞,不识大体的人,说地话比和还让他难受。其实他也知道,和之所以坚持不乘胜追击,主要是为了和琳身上的病,同时还不愿意让其放弃兵权,所以才会讲出那么多的理由来。可是,如果错过了这次大胜之机,等那些叛军缓过气儿来,不知道又要耗费多少功夫。他怎么能够不着急?

“不敢不敢,让王中堂见笑了。”福长安轻笑了一声,不再答理王杰。

“军饷不足确实不宜强行进兵,否则极易引起军中将士不满。不过,和爱卿,你觉得多久时间可以将军饷凑足?”嘉庆也能猜到和的心思,虽然他也很想趁机撤了和琳,可是和琳刚刚立了大功,现在又确实没有什么人能够代替其人的位置,他也只有将这口气再憋下去。而且他也知道,就算他不同意,和也会将事情放到太上皇乾隆那里,结果还是逃不掉跟现在一样。再者,乾隆自从退位以后,虽然名义上还要训政,但这两年来精力已经严重不足了,对朝廷上的许多事情也都不知晓。而从登基开始,他跟和就很有默契的将许多事情瞒住了那老皇帝。这么做地目地,和是为了掌权,他则是为了麻痹和,生怕乾隆过于宠幸和而将自己的态度透露了出去。可现在,那些做法却使得他更不敢将太多的事情透露给那位亲爹……欺瞒老爹的罪过是很大的,尤其是那老爹还是太上皇。虽然他已经是皇帝,但却依然不敢惹乾隆生气。谁知道那老头子会不会突然发疯废了自己?

“现在朝廷调动的官军不下数十万,想要凑足他们的军饷,奴才以为,没有四五个月恐怕很难!”和躬身答道。

“四五个月?”有这功夫,那伙子叛军都能再把豫、陕、川诸省绕一遍了。嘉庆强忍着胸中的怒气,再次温声问道:“就不能快点儿?”

“皇上,若是快了,铸出的钱币不好,恐怕会影响流通!此事虽然三五年内显不出后果,可时间长了,吃亏地还是百姓啊。”和诚恳地说道。

“那何不就在各地铜矿附近铸币?如此一来,至少可以省却中途的运输费用与时间!”王杰突然开口说道。

“嗯。说的不错。王爱卿此计甚妙。和爱卿,朕觉得这一策可行,你户部能否办到?”嘉庆急忙接口问道。

“皇上,在铜矿就地提炼熔铸不是不可,但我大清铜矿,在云南的也就罢了,其余铜矿不是在缅甸,便是在吕宋,如何能让人放心?而且,谁又能保证各地官员不会借机损公肥私?若是他们私下里造的钱太多,以至铜钱价格大跌,朝廷又如何善后?”嘉庆不问是否可行,而是直接问能不能办到,表明了是不许反对,所以,和只有另外找了几条理由。

“和中堂主管户部,此事自当由你来监管。朝廷目前最重要地事情,就是赶紧把军饷凑足,免得前线将士不满。这也是为了正在统兵地和琳和大将军着想,和中堂您以为呢?”王杰问道。

“没错。和爱卿,能者多劳。朕就将此事交于你负责,此事重大,你可不要让朕失望啊!”嘉庆也顺着说道。

“奴才不敢,定然不负皇上嘱咐!”

就地铸钱?哼,好主意。不过,怎么铸,何时铸好,还不是老子说了算?只要和琳的病不好,你们就谁也别想出兵。和一边为远在武昌地和琳祈祷着,一边也暗暗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