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前行(2 / 2)

所谓“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p>

养殖的过程之中是有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的。</p>

一旦爆发疾病,往往就是大规模的扑杀掩埋,投入血本无归那种。</p>

消息封闭的牧民不知道这种信息。</p>

但是多年的养殖经验,让他们也明白养殖的风险。</p>

所以,初期的敕勒川养牛场,敕勒川养鸡场规模并不大。</p>

敕勒川养牛场只引进了五百头黄牛,这个数量在后世几万头,十万头的养牛场来说,简直是不堪一提,但对敕勒川的意义却是十分重大。</p>

至于敕勒川养鸡场。</p>

养鸡的成本低,所以一次性进了2000只本地土鸡。</p>

吴思源变得更忙了。</p>

养殖的第一大风险来自于疾病。</p>

所以要打各种疫苗。</p>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这种情况,想打疫苗也是一个问题。</p>

不过吴思源有【侦测灵光】。</p>

【侦测灵光】可以让吴思源看出那些黄牛或者鸡苗是处于不健康的状态。</p>

将这些挑选出来,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疾病在牛群或者鸡群里传播。</p>

再配合后期的管理,就可以极大地降低养殖的风险。</p>

但是,疾病的发生是处于动态过程之中。</p>

为了最大程度地预防,所以吴思源也必须处于动态奔波之中。</p>

他每天周转在草场,养鸡场,养牛场之间,忙个不停。</p>

养牛还好。</p>

马吃什么,牛就可以吃什么。</p>

牧草这些粗饲料和豆粕这类精饲料都有。</p>

但是养鸡光吃草可不行。</p>

吃玉米谷子成本又太高了。</p>

吴思源跟那个农业专家讨论了好久,开创性地修建了一座小型而且封闭的蝗虫养殖场。</p>

这是吴思源顶着很大压力才建下来的特色养殖场。</p>

草场上多余的牧草,就被丢进去蝗虫养殖场里,让蝗虫吞食。</p>

而长得肥肥壮壮的蝗虫,则进入了土鸡的肚子。</p>

土鸡也因此茁壮成长。</p>

四个月后。</p>

第一批土鸡出笼,质量优异,被下乡的副食品供销社收走,换了不少紧俏的东西,还有现金,粮票。</p>

牧民们的生活又好了一些,每人还分到了一些鸡肉和几枚鸡蛋。</p>

在这个年代,任何一种食物都是珍贵的。</p>

有了效果,不用吴思源催,第二批的土鸡养殖又很快提上议程。</p>

这一次,养殖的规模又扩大了。</p>

直至1975年的时候,敕勒川养鸡场已经建立了多处分场,养殖规模达到了五万只,成为敕勒川牧场除了养马之外的另一个拳头产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