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卖出国债(2 / 2)

毕竟也不是没有人靠一分钱成功过,记得大宅门中,白景琦可就是靠着一泡屎,换下了沿河二十八坊的。</p>

两个故事讲完,贺三四又加了些忽悠。</p>

什么闲钱放于自己手中,会有保管的麻烦,也会不安全等等,反正说了一大堆。</p>

说到差不多的时候,陈恪提前安排好的托出面了,问道:“那国债券到底是何物啊?”</p>

到底是何物,那就不是贺三四能解释清楚的。</p>

陈安九直接出面,把国债券的定义解释了一遍道:“山西地震,陛下借此机会降恩三千两国债券,期限一年,卖完即止,另外还需说明,这个国债券可自由买卖,你们但凡缺钱可卖与他人,朝廷只认券不认人。”</p>

虽说是朝廷缺钱要与民借钱,但也不能如此说。</p>

你若这样说,除了不能把国债券卖出,还会引起恐慌。</p>

有人会觉着,朝廷都穷到借钱了,那问题得有多严重。</p>

他们是不会想,借钱是要比增税好上许多的。</p>

介绍的差不多之后,另一人从人群外围挤了进来,高声叫喊着道:“三千两是吧,都给我拿了。”</p>

这人衣着并不华丽,但如此大气,还真没人敢小瞧。</p>

毕竟朱规定了商贾是不准穿丝绸的,再有钱你出门在外也不能太过张扬。</p>

“总共才三千两,凭什么你都拿了,我要拿一千两...”这也是托儿。</p>

两人争抢半晌中,终于有人开口问道:“兑换之时去哪里换?”</p>

这可不是托儿了。</p>

有人问,说明有人上心了。</p>

这事儿有门。</p>

陈安九不慌不忙,慢悠悠回道:“国债券上皆该有户部的印章,自是去户部领,到时候户部会挂出专门的衙所,方便兑换的。”</p>

既然是盖了户部的章,那所有的事情自然是由户部来负责的。</p>

“那往后还会再有吗?”有人又问道。</p>

现在朝廷需要用钱的地方多,而那些大户人家闲置的资金也多,有肯定是会有的。</p>

但陈安九并未说实话,直接回道:“说不准。”</p>

说不准那可能有,也可能没有。</p>

如此情况之下,左右摇摆之人才会在这个时候下定决心买,不然的话,是要等下次了。</p>

左右摇摆的人多了,这次的国债券还卖不出去,哪能再等到现在。</p>

说着,陈安九在最后又加道:“愿购买者多的是,你们把钱放于家中不放心,放于钱庄还有保管费,而这个国债除却保管费外,还给你们利息,何乐而不为呢?只等半个时辰,过时不候。”</p>

陈安九态度强硬,一副爱办不办的样子,那些左右摇摆之人开始动心。</p>

“这国债券是真的吧,不会骗人吧?”有人还是不相信。</p>

陈安九直接自报了家门,道:“江宁侯负责此事,从我这里出来的肯定是真的,当然,江宁侯也说了,谁若敢在国债券上动手脚造假,这乃是对朝廷信誉的践踏,绝不轻饶,敢造假者与谋反同罪,并没收九族所有家财充公。”</p>

若想国债券一直顺利发行下去,势必要杜绝造假者。</p>

有这些造假者存在,不兑换是降低朝廷信用,兑换朝廷可亏大了。</p>

要知道,国债券的发行比宝钞都要依托朝廷信用做保的。</p>

有了保证,终于有托之外的人兑换了一百两。</p>

一百两虽不多,但也是个起点。</p>

等到一年后,能把这一百两连同利息兑换出来,那可能就会有一千两甚至更多的。</p>

很快,三千两国债券陆续被卖出。</p>

这些国债券虽没有购买能力,但也是能够私下交易的。</p>

至于交易的钱款是多少,这就并不是朝廷所能左右的了。</p>

反正,一张国债券的价值已经标明。</p>

值一百两的有人愿意出一千两买,也没人拦着。</p>

国债券售卖一空,陈安九拿着三千两宝钞外加些银子铜钱的回了家。</p>

确定了数目后,陈恪笑了笑,道:“行了,先把这些收起来,接下来还得搞募捐。”</p>

募捐是白与人家要钱,怕不是那么轻松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