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闲谈(2 / 2)

乱世明臣 微云烟波 0 字 2021-08-29

徐子安以年纪老迈拒绝了,于是再也没有了回音。让朝中那些人都松了一口气,吩咐别人再也不要提这事了,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这日,徐子安给苏义讲了一段《道德经》,又道:“老庄的理念用来修生养性还是好的,不过若说实用,便不行了,纯粹就是拿来愚民的!君主士族若是觉得百姓可欺,那么,天下离大乱就不远了!”

苏珏淡淡道:“不,百姓本来就是非常容易愚弄的!须知前朝之事,难道陈炀帝便真是什么大昏君吗?要知道,炀帝当年若非雄才大略,怎能从文帝二十多子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太子,他继位之初,又何曾虚耗民力,做出什么流祸天下的事了?”

徐子安倒是没怎么想过这些事情,要知道,前朝之事,早就盖棺论定了,将前朝的灭亡都归咎在陈炀帝好大喜功,奢侈无度,宠幸奸佞之类的行为上,却是很少有人会去想是否真的如此。

“说说看,你怎么想的?”徐子安也不是什么相信史书的人,毕竟,为了表明本朝得国为正统,总要将前朝抹黑一通,以免被人骂做篡国悖逆之徒的。

苏珏不假思索道:“前朝得国太易,之前晋朝已是日落西山之势,且当时顺帝不过献帝一子,而献帝登基近二十载,也未能留有子嗣,其余宗室更是血缘已远,且文帝本身出身关中世家,顺帝之时已是权势煊赫,后为辅政大臣,又是长公主的驸马,因此,最终架空了献帝,得以顺利改朝换代!”

徐子安沉默着点点头,没错,陈国实在是建立得太容易了,压根没经历过什么战争,就非常简单地取得了政权。

苏珏冷笑一声:“也因为如此,缺少了征战的过程,晋朝的遗臣依旧占据高位,社会矛盾依旧没有解除,当时世家林立,土地兼并非常严重,文帝为了自己的地位安稳,只能采用非常温和的方式缓和矛盾,因此,陈国甚至出现了一种虚假的繁荣。而炀帝却是太激进了!”

“他太想改变这一切了!”苏珏淡淡地说道,“因此,他要收拾那些世家,于是,他提出了科举,这一点,已经触犯到了世家的利益,不过,还不怎么严重,因此,世家退让了!可是,炀帝并不满足,为了更多地削弱世家的力量,他想到了战争!”

“开始的时候,几个世家因此而衰落,其余的世家并没有在意,他们正想着法子填补因为消失的那几个世家留下的权力空白!”苏珏露出了一抹讥讽来,“可是,当炀帝接连动了河洛曹氏,秦州丁氏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发现不对了!”

“于是有人开始打算造反!当然,第一个举起反旗的都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苏珏喝了一口茶,轻声道,“既然有了第一个敢造反的,第二个第三个自然也不稀罕了!几个也想更进一步的世家暗地里也搀和了一脚,这下子,天下就乱了!归根结底,陈国的灭亡跟炀帝又有多大关系呢?甚至,可以说本朝是接收了炀帝种下的果实,许多世家在动乱中消失了,衰落了,被利用的百姓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于是,出现了大批无主的土地,本朝拿着那些土地安置了流民,封赏了功臣,于是,本朝的政权也稳定下来了!”

最后苏珏下了一个结论:“立国,出现世家,世家壮大,土地兼并严重,再加店天灾**,老百姓过不下去了,便到了新一轮的乱世,等到因为战争死去大批的平民,世家也因为各种原因被削弱甚至彻底消失,有了多余的土地,然后,便能再次建立一个新的朝代,如此循环往复,就能改朝换代了!其中,被愚弄的,也就是平民而已!”

徐子安听得大为惊讶,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不过,似乎很有道理,他叹了口气:“大概是这样吧!不过,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以后不能再乱说了!”

苏珏轻笑一声:“看得到这一点的又岂止我一人,只是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脆地说出口而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