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天灾****(1 / 2)

乱世明臣 微云烟波 0 字 2021-08-29

 这一年,的确是大旱。()

不说去年整个冬天,天上没有掉下半点雨雪,到了今年春天的时候,老天更是连阴都没有阴过。

洛阳这边还好,毕竟在黄河边上,黄河还没有断流,因此,总能勉强支撑着。

再有,这边去年都打了深井,而且为数不少。每日里,各户人家走提着水桶往来与水井和农田之间,一桶一桶地浇地。更有之前苏家秦家还有几户人家都让佃户挖了不少引水渠,因此,只要用水车从水井里面汲水,便能浇灌麦田了。

看着老天一直不下雨,洛阳这边的人这才觉得去年的投资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要不是如此,估计,洛阳这边也要遭灾了。因此,对事先提出的苏家也生出了不少感佩之心,也算承了苏家的一份人情。

不过,更北方一点,情况却非常糟糕。

北方三州靠近草原,境内本来就没有几条河流,一般也就是黄河的支流,黄河自己的水位都下降了不少,那几条支流自然也没好到哪里去。一些河床浅一些的河都断了流,地面有了龟裂的趋势,冬天种下去的麦子如今差不多枯死了大半,估摸着今年的收成肯定是比去年还要不行了。

官府看着也没有半点要积极解决这旱灾的意思,想要解决,难道不需要花费心力,尤其是钱财吗?

如今的朝廷可不一样了,官员的考评,看得不是什么政绩,而是你给吏部的各层官员送了多少礼,送礼的便能得个好评,不送的,你就在穷山恶水里面窝着吧,若是不识相,扣你一个尸位素餐,乃至鱼肉百姓的帽子也不是不可行!

因此,到了这个时候,谁还会追求什么政绩呢,趁着自己还在任上,赶紧先捞足了,然后多往京城送点礼,换个更肥的缺不是更简单吗?

北方三州的一种官员很快达成了一致,他们往朝廷里面报了旱灾,朝堂上走了一下程序,靖帝也首肯了,国库自然下拨了赈灾的银子和粮食,上面的人先吞了一部分,再送到北方那边,一群官员按照品级分了分,也就没了。哪还有余钱赈灾啊,大家伙自救就是了。

朝廷发放了五万石的赈灾粮食,外加二十万两赈灾的银子,到了北方,连声响都没听到,就这么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般的平民百姓压根不知道有这回事,只听说朝廷知道这边受了灾,免了北方几个州郡的赋税,心里还都很感恩戴德。

而知道这回事的也有,不过,都被银子封了口,既然饿不着他们,又能捞上一笔,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事说出去,让自己也跟着倒霉呢?

折腾到夏收的时候,虽说不用叫赋税了,可是,租子却是没有减免的。自家有地的人家还好,收到的粮食总能暂时支撑下去的。最多每天煮粥的时候少放一把粮食,多放一瓢水,混个半饱也无所谓。只盼着来年老天爷开眼,多下点雨,混个好收成。

可是,那些佃户却是不行的,很多人家收的粮食连租子都交不齐,不得不将自家那些可怜的财产卖了抵债,有的人家更是不得不卖儿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