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出兵!(2 / 2)

重塑国魂 世纪红爵 6111 字 2019-08-14

说笑间,何绍明又介绍了身后的秦俊生、魏国涛,随即众人分宾主落座。

寒暄一番后,文廷式拿眼睛瞟了下何绍明身边的二人,又看向何绍明,颇有些欲言又止的意思。

何绍明闻弦知雅意,会意道:“文大人有话便说,此二人为关东军将官,本帅心腹,无需隐瞒。”

“如此是下官唐突了。”文廷式对秦俊生、魏国涛二人拱手道歉,而后品了口香茗,沉思了下,开口道:“何大帅,下官此次来辽,是受了中堂的嘱托,一方面是督促饷银押运,妨着有人从中抽取油水;另一方面,是替中堂给大帅捎带几句话。”

何绍明笑着拱手道:“有劳中堂与文大人惦记了。。不知中堂有何吩咐?”

文廷式顿了顿,却没有直说。“大帅可知这五十万两饷银是出自何处?”

“邸报上不是已经说了么?自是从国库中拨取。”

文廷式摇了摇头,面色沉痛道:“大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如今国库空虚,您这不接饷银的关东军,又哪儿来的饷银可拨?实不相瞒,这五十万银子,是中堂大人百般恳求,皇上节衣缩食,停了年末的祭祀,硬是从内库中省出来的。”

“哦?微臣惶恐,怎劳皇上如此?”何绍明听罢,连忙装出一副惶恐的模样答道。

文廷式叹息一声,道:“如今这朝堂之上,皇上这边,翁中堂虽然把持了军机,可实际能调动的兵马,不过是奉天的几营练军,还有湖南的几营湘军。湘军就不提了,距离太远,指望不上。皇上几月前便著裕禄领着奉天练军入热河平乱,可谁想,这裕禄实在不成事儿,当初拍着胸脯说的好好的,不出五月,一定剿灭乱匪。如今这都十月了,乱事没平,反而越闹越打发。皇上愁啊,中堂也愁,原指望着借此平乱之功,为皇上亲政之事铺平道路。。可如今……太后老佛爷借着皇上对热河的乱子处理不当,大力扶持世铎等人。又听从了世铎的主意,准备调集淮军入热河平乱。这可是到了紧要关头了,若是让淮军率先入热河平灭乱事,皇上亲政之事只怕又要拖沓一番了。”

文廷式叹息半晌,转而目视何绍明,眼神中充满了期盼之色:“唯今之计,只有指望何大帅新练的关东军了。朝廷那边,有翁中堂尽量拖延着,淮军要出关,怎么也得十一月。这就多出了一个月的工夫,只要大帅能提前发兵热河,即便没有平灭乱事,只要打上几个胜仗,皇上与中堂那边儿就有了底气了,也不至于总要看太后老佛爷的脸色。何大帅,现下可是全靠您了!”

说罢,文廷式眼圈微红,起身就要给何绍明行大礼。何绍明哪儿受得了他这一拜啊?赶紧起身扶住文廷式的身子,努力挤红了眼圈,道:“皇上与中堂如此厚待绍明,我何绍明立誓,只待一个月后兵马整饬完毕,立刻帅大军扑灭热河之乱!以报君恩!”

这文廷式是真急了,眼泪在眼圈里噙着,眼见着滑落下来。。“大帅啊,您怎么还想着整饬啊?下官自进得军营,但见士卒精壮,军纪森严,枪械粮饷更是堆积如山,大帅所练之关东军,可谓精锐中的精锐,即便是比淮军,恐怕也要强上几分。如此还不尽快出兵,还要整饬个什么劲头啊?”

何绍明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叹息道:“文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本帅也不便巧言辞令,文大人随本帅一看便知。”说罢,拉起文廷式便走。

出了后勤楼,众人上了马,直奔北面的教学区而去。两盏茶的工夫,便到了教学区。何绍明派人招来了正在授课的冯诺伊尔。

人高马大的冯诺伊尔一站到文廷式身前,这位翰林编修便懵了,不解道:“何大帅,您这是什么意思?”

何绍明故作苦闷道:“这是本帅从德意志请来的军事教官冯诺伊尔。文大人只看到了士卒精锐,却不知军官都是半吊子,倘若现在就出兵,就怕临战之时手忙脚乱,反而乱了自己的阵脚,吃了败仗啊。文大人不信,可亲自问之。。”说罢,何绍明指了指一脸严肃的冯诺伊尔。

文廷式闻言差点儿没哭了。他一翰林编修,又不是同文馆的教习,哪儿懂得西洋语啊?身边又没有通译,和这高鼻梁绿眼睛的洋鬼子如何沟通?

“大帅,旁的就不说了。您练兵不过几个月,又是缺枪少银,这些皇上与中堂都知道,犯不着让下官过来询问。您赶紧让这位洋教官该干嘛干嘛去吧。下官代中堂就问您一句话,您给个准数,到底何时出兵?”

何绍明闻言,装某做样地与冯诺伊尔一番交谈。叽里咕噜说了半天,这才舒展了眉头,对文廷式道:“文大人,请转告中堂。本帅十月初十,定然发兵热河,平灭乱匪!”

文廷式这回是真哭了。十月初十?按大清历掐指一算,换算成西洋历便是十一月十一日了。如今才不到十月,这么一算还有四十天。这跟之前何绍明说的发兵日期有什么区别?当下跳着脚,几次想要咒骂何绍明。话到嘴边又收回去了,压抑着怒火道:“十月初十?何大帅,这么说您是打算四十天后再出兵了?您要是真那时候出兵,我立码将这批饷银重新装上车,押送回京!四十天,有这四十天的光景怕是淮军早就入了热河平灭乱事了!”

何绍明一愣,当即笑道:“文大人误会了。本帅说的十月初十,说的是阳历。今儿个是九月二十八,十二天后,本帅定当兵发热河,剿灭乱匪!”

闻听此言,那位翰林编修总算是放下了心。抹了把脸上的眼泪,满脸喜色,双手狠狠地捶击在一起,嘴里嘟囔着:“出兵了,总算出兵了。如此一来,下官总算不负中堂所托,皇上也算有了指望……乱事一平,小民们也算是有了活路……”嘟囔完,便急吼吼地要去给朝廷发报。

望着文廷式磕磕绊绊几次要跌倒的身影,何绍明想笑又笑不出来。这位翰林清流,说他爱国,可他爱的是满清,脑袋里想的也是皇上如何如何;说他是汉奸卖国,又有些过了。他心中起码有些爱国爱民、救国救民的心思。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不仅是世道,便是人们的思想,也是混乱的。眼前的文廷式就是一例,他在懵懵懂懂中,只认为大清之所以疲弱,是因为西边那位老女人始终不放权的缘故。只待光绪亲政,励精图治,这天下数年后就会太平了。

这时,旁边的秦俊生忍不住出言道:“大帅,还真要出兵啊?”

何绍明瞪了他一眼,道:“俊生,以前我对你说过一句话,今天再重复一次,希望你记好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闻言,秦俊生立直了身体,挺了胸膛,响亮地应了一声‘是’。随即敬礼,道:“报告大帅,下官记得,您也说过一句话:关东军的枪口是对外的,对准欺负中华的列强以及所有压迫中华子民的阶级势力,救助我中华亿万黎民。不知道下官说没说错?”

何绍明笑了一下,望向远方,眼显迷茫道:“没错,我是说过。但你记住了,我们要救的是亿万黎民。在这个前提下,牺牲少部分人,也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想独立出来,改变这片腐朽破烂的大地,首先就要乖乖地听话,慢慢地发展,以后……”何绍明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叹息一声,缓缓迈着步子走了,身形有些落寞。

渐渐地,许是心中拿定了主意,挺直了身子,步履坚毅,大踏步地走将起来。

此时,还站在众人后的冯诺伊尔开口喊道:“何,该死的,你还没说明白,什么叫该死的闪电战!什么是坦克?一种靠着八匹马拉着,高速运行的铁皮马车嘛?告诉你,何,罗马时代的战车早就过时了!过时了!”

<style>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