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2 / 2)

重塑国魂 世纪红爵 6234 字 2019-08-14

为何中枢无权?因为限制了皇权!这才导致了政出多门,前后矛盾的局面!大清若想振作,必须恢复中央集权,让光绪掌权,如此,才能来个大清的维新变法!

只是,梁启超这般呼唤,却显得那么孤独无助。。一者,梁启超不过是康有为的学生,如今康有为自己不过是略有薄名,梁启超就不用说了,没那么大号召力!

二者,没有一个人相信日本会在朝鲜与大清开战!即便是搬出了前些年的台湾事件以及几次朝鲜风波也一样!日本小国,怎么敢冒犯天朝上邦呢?中法战争才过去十来年,那次陆地上的勉强平手的虚荣还在朝廷上下的脑海当中。所有人都知道大清可能有些问题,但现在也在自强努力,怎么会败给日本那个小小岛国?

不少平时偷看时文报的清流御史、一方大吏,这个时候最多指着报纸辱骂几句:“妖言惑众,其心可诛!”

这个发于光绪二十年的吼声,就这么被人刻意忽略掉,直到人们重新注意到它的时候,才会发出巨大的威力!整个王朝还在沉沉睡梦之中,只待来日,被揭下最后一层遮羞布!

朝鲜,景福宫。作为一个小国的皇宫,实在比不得清宫大气。

单论大小,就差的天差地远。刻薄点儿说,景福宫不过是清宫一个偏殿的大小。。守备王宫的卫士,壬午之前练的别枝营、奇兵营被解散了之后,如今也恢复了旧貌。带着斗笠,穿着皱巴巴的蓝衣服,惫懒地守卫在王宫门口。手中的家伙,还是老掉牙的单打一,瞧那模样已经有了锈迹。

朝鲜的武备,可谓松弛到了极点。这汉城的安全,还是靠着大清与日本,共同保障的。他们这些守卫,不过是为了应景,聊胜于无罢了。

从景福宫一路进去,就是勤政殿,左边是交泰殿,右边是慈庆殿。交泰殿,就是高宗的正妃闵妃的居所了。

这位闵妃,被后世的棒子们追捧为明成皇后。还拍了又臭又长的电视剧来纪念她,仿佛真是位英明神武、高瞻远瞩的主儿,只是生不逢时以至于悲情千秋。其实论起来,甲申之后,闵妃早就没了大权,如今不过是位普通的中年妇人而已。

此刻,交泰殿内昏暗的光线当中,闵妃在坐垫之上端坐着,挽着高高的发髻,脸上略施薄粉,些许的皱纹却掩不住昔日的娇媚。而她对面,则坐着一位拧眉满脸苦相,一身满清官袍的矮胖子。。二人就这么对视着,久久无语。

这位,就是朝鲜通商大臣袁世凯。

说起这二人,就不得不说两人间的那点儿破事儿了。

光绪八年,袁世凯随淮军将领吴长庆进驻朝鲜,当时袁世凯二十三岁,年轻英俊,一点也不象后来的矮胖子,在吴光绪十一年去世后,升任为大清国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袁世凯设计帮助韩王和王妃明成王后也就是闵氏除掉政敌大院君,得到了朝鲜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当时执掌朝鲜大权的其实是闵妃,她听从袁世凯建议,组建义勇团,并任用袁世凯为练兵大使,使义勇团成为维护闵妃统治集团统治的重要力量。 当时闵妃美貌无比,有世界第一美女之称,她感激袁世凯帮其除掉大敌,又仰慕袁世凯的风采,有意以身相许,袁世凯也是一人不甘寂寞,两人随即私通了,但为了不引人怀疑,闵妃想出一条计策,便回母家将其妹妹碧蝉介绍许配给袁世凯,碧蝉虽姿色不如其姐姐,但也是倾国之貌,且立志非英雄不嫁,在王妃的鼓惑下,同意了这门婚事。过门之后。闵妃几乎每天都借探望妹妹之名来袁世凯家,不久便被其妹发现,碧蝉知道之后气愤无比,向袁世凯哓以厉害,袁世凯也担心与一国之母私通之事暴露之后会影响甚大,便又按照碧蝉的方法,从河南带回自己的一个姨太太,谎称正室,主持家务,闵妃对此恨之入骨,便联合那个姨太太一起算计碧蝉进行报复。。

是以,如今二人面对,久久无语也就有情可原了。因爱生恨,尤其是女人对男人的恨意,可不是那么容易忘记的。

闵妃垂了眼帘,不再盯着袁世凯,叹息了一声,随即正色道:“此番请袁大人前来一叙,是为东学道一事……王上让我问袁大人,倘若借调大清淮军……”

袁世凯皱了皱眉,没有说话。光绪八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高宗李熙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是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事大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清军将大院君掳至保定问罪,当年二十三岁的袁世凯则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光绪十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为“事大党”及闵妃所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可以说,此时的袁世凯,不但是清廷眼中的能臣,国朝上下认可的英雄,更是朝鲜的太上皇!是以,如今朝鲜生乱,朝局里争执不下的时候,他袁世凯的意见就举足轻重了。

思索良久,这才道:“东学道乌合之众,跳梁小丑,不足为虑。而调兵骇闻远近,必多骚谣。”袁世凯本就是有能力之人,朝鲜磨砺十几年,对这局势还是有些认知的。他深知,此刻对马岛对岸的日本正在厉兵秣马,十年前的甲申之乱就是其野心的最好证明。自打签订了天津条约,清日双方相约退兵,勉强维持了朝鲜如今还是大清宗藩的局面,可也埋下了隐患。什么隐患?天津条约明文规定,倘若朝鲜有变,清日双方任何一方出兵,必须要先行向对方出示公文。否则,另一方有权出兵维护本国权益。

是以,当初朝廷调集关东军入朝袁世凯是颇为反对,生怕再出一个甲申。再者说了,东学道隐隐于大院君有联系,打着‘屠灭贪官、尽逐夷倭’的旗号,就算是真政变了,对大清也没什么坏处。相反,眼前的闵妃开化一党,却是亲日派。哪儿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道理?

倘若真调兵平乱,给人倭人借口,那可就真不好收拾了。

顿了顿,又道:“窃以为,方今东学跳梁,招讨重任,而使孺子之洪启薰任之。国家不误而何?余近遣使至战地侦察,将无严威,军无纪律,官校终日不为一事。兵卒出入闾里,偷财贪色,为害居民贼军在前。则远阵于数十里以外,待其退却,然后追讨。是岂讨贼之本意?余谓朝鲜无人物以此。若使余画策,期以十日,必不难讨灭之。”

对面闵妃扫了袁世凯几眼,见其一脸凝重,半点也没昔日的情分,心中暗恨。出言道:“全罗道监营兵力微弱,不足以镇压之,而京畿防务亦不甚固,唯有借调中国军队代戡。如今朝堂吵做一团,反对借兵者无外乎担心靡费之钱粮……王上亦摇摆不定,生怕倭人趁机出兵……王上此番让哀家代为询问,无非是想从袁大人口中得知,倘若借兵,大清宗主可派兵力几何?”

“只要李王出示正式照会,则大清随时可以考虑调兵。”袁世凯没有将话说满。李王是大清承认的宗藩之主,若他提出调兵,自个儿就算再怎么劝阻,也阻拦不了。

“既如此,哀家代王上谢过袁大人了。”说着,闵妃微微一福身子,却是有了送客的意思。

袁世凯与之会面,本就尴尬,此刻巴不得早走。起身躬身行礼,随即转身出门。刚拉开房门,就听后头一声饱含深情的低呼:“慰亭……”

袁世凯身子一震,停在原地,右手紧紧捏着拉门。久久,却始终没有回身。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二人厮混多年,若不是闵妃的身份太过敏感,已经危及到了自己的仕途,袁世凯又怎么会忍心舍弃。

“袁慰亭!儿女情长岂是大丈夫所为?你太过无能了!”袁世凯暗道一声,旋即一咬牙,头也不转,大步流星走了出去。只留下闵妃跪坐在垫子上,泪眼朦胧,却又咬牙切齿满是恨意。

“来人!”闵妃也不擦拭眼泪,高声叫来了一名侍女。“告诉金大人,本宫明日有空!”这一刻,闵妃终于毫不犹豫地倒向了亲日派。

(感谢沙沙弄了一个书友群,群号:87304497,欢迎列位一起进群讨论。)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