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 天公无语(上)(2 / 2)

重塑国魂 世纪红爵 5509 字 2019-08-14

而就在这纷纷扰扰之中,朝廷仿佛看不到也听不到天下的反对之声一般,依旧按照日子,定出了李鸿章东渡日本的时间。一时间,天下再哗!

京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已经被放出来有些日子的翁同龢就端坐在书案之后,皱着眉头,愣愣地看着左手边刚刚书就的一幅字‘天下大势’。

翁同龢可是嘉靖以来国朝第一书法家,写出来的文字自然龙飞凤舞,苍劲有力,依着往日,翁同龢定然会仔细琢磨一番,势必会揣度一下个中的不足。而此刻,翁大中堂明显是在走神。

翁大中堂自打被关了起来,这日子过的还算不错。。狱卒也都知道,这朝廷上的大佬,上上下下的谁也说不准。你看着现在翁同龢倒霉,保不齐回头皇上重新出来,他老翁就再次登堂拜相了。这个时候,能不得罪还是尽量不要得罪,自己一个小小的狱卒在人家面前实在没什么分量。

唯一让老翁不爽的,就是那些个从前折在自己手里的后党,一个个走马灯似的来瞧热闹。

好吃好喝,笔墨书籍也都紧着翁同龢的要求。朝廷大事儿再也跟他没了关系,没想到几天的工夫,老翁竟然富态了一圈儿。

本想着自己这仕途也就到头了,结果风云再变,之前的安排起了作用。何绍明提兵叩关,惊骇之下的慈禧老佛爷,不得不放出了光绪,放出了帝党,好歹总算安抚住了何绍明。

表面上看,经此一役,帝党也没什么损失,甚至还有人得了补偿,这顶子换了又换,节节高升。可内里的苦楚,老翁自个儿知道。。较之从前,帝党手里的实权愈发地缩水了。大部分的权利,都握在老佛爷手里头。说白了,现下帝党的局面,更像是老佛爷为了安抚天下而抬出来的幌子。事到如今,翁同龢也琢磨清楚了,帝党日后再难有作为!

尤其让他心痛的是,何绍明居然就在山海关前,得了赏赐,掉头就走。其贪得无厌的嘴脸,暴露无遗!到了这会儿,翁同龢也琢磨过味儿来了,人家何绍明,根本就不买光绪的账!这小子有奶就是娘,谁给的好处多,他就听谁的。甚至是,好处不够的时候,谁的命令都不听!这是什么人?王莽曹操!他何绍明不是大清的岳武穆,是个实实在在的乱臣贼子!

越想越愤恨,老翁眉头一纠,双手颤抖着,哗啦啦将方才书就的字幅揉做一团,而后狠狠地摔向了门口。

就在他负气的光景,门口传来一声嗤笑:“书平,这么大年纪了,火气还是不小啊。”

声音耳熟,翁同龢抬头一瞧,立刻就惊呆了。。“少荃,你怎么来了?你怎么老成这样了?”门口踱步进来的,正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翁同龢一生的政敌!而此刻,李鸿章再没了往日的风采,始终听罢的腰板也佝偻了,双手枯干,脸色不自然地惨白,摘了帽子,露出稀疏而斑白的发髻。李鸿章,老了!

李鸿章笑而不语,踱着步子,慢慢走到了翁同龢对面,这才开口道:“书平,斗了大半辈子了,彼此什么性情都心里有数……骂吧,我等着你翁大中堂骂我。”说着,自顾自拉了把椅子过来,就这么笑呵呵地坐在了对面。

“你……”翁同龢指着李鸿章,手指发抖,颤声道:“国贼!人人得而诛之,国战不利,囚禁圣主,你可知日后之人如何评述你?”

李鸿章混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怎么评价?那是后人的事儿……也就不外乎卖国贼这个词儿罢了。裱糊了一辈子,临了发现裱糊不下去了。琢磨着怎么也得留下个中兴名臣的名头……嘿,如今看来,是什么都没有了。。早知如此,当初练的什么兵,当的什么官儿……”

李鸿章话语之中说不尽的苍凉,而翁同龢仿佛没听到一般,嗤的一声戏谑道:“此番提兵入京,你的地位还动摇得了?你李鸿章选的准!你是忠臣,只是忠的是西边儿那位老佛爷,眼里根本就没有今上!我等着,等着看你日后怎么手得了天人人悠悠之口!”

“悠悠之口?”李鸿章依旧毫不在意:“那又如何?我老李裱糊了一辈子,还不想临了换个主子伺候。怎么说我都无所谓了,倒是你啊,书平,你可知日后众人怎么说你么?”

顿了顿,李鸿章继续道:“有个词儿,叫利令智昏!说的就是书平兄你啊!为了自己权位,行险弄权,身外百事不计。昏头昏脑。叔平兄,这可是国战啊!虽然赢不了了,但是也不能朝更坏地道儿走啊!这个时候,必须强撑着这个国家不分崩离析,不让人趁火打劫!叔平兄,你知不知道老佛爷本来的打算,是要废了皇上?你陷圣君于险地,为了成就你大清第一臣地梦。这也就罢了,那何绍明就是大清的曹操,这个时候你让他入京,日后这江山还能姓爱新觉罗?你说说,史书上面会说你什么?”

李鸿章的话,噎得翁同龢半天说不出来话。许久,只是苦叹一声:“罢了,说这些也是无用……日后,这朝廷如何,跟我是再也没有关系了。等战事一了,我就上表告老还乡……”

李鸿章闻言,点着翁同龢连连大笑:“书平啊翁书平,你到现在也没瞧明白啊。甲午一战,我李鸿章算完了,北洋也完了,朝廷彻底丢尽了脸面。你知道什么后果么?藩镇割据,杜甫自重!战事了解,不论是皇上还是老佛爷,都得琢磨琢磨变一变了……再不变,这江山就得变个颜色!到时候,这变法谁来主持?老佛爷是老佛爷懂这些还是世铎懂得这些?说到底,还得你们来……”

“那……老佛爷……少荃你呢?”

李鸿章指着自己的鼻子,反问道:“我?我李鸿章就是最好的替罪羊。从一开始,就是我李鸿章顶在前头,战事败了,朝廷降了,我老李不出来顶罪谁来?”说着,李鸿章站起了身:“书平兄,咱们也是斗了大半辈子了,之前的那点儿龌龊说出来都可笑。从今以后,我老李是没了跟你争斗的心思了。我这儿诚心诚意送你一句话:‘量力而为!’日后圣主怎么个情形,全系于你一手。且记住这句话吧……得了,时候不早,我也该启程了。”

“少荃,你要去哪儿?”

走到门口的李鸿章回头凄惨一笑:“还能去哪儿?马关!……给爱新觉罗家当了一辈子的走狗,临死前,总得站好这一班岗……且看吧,我这条道算是走绝了,也许,辽南那小子能走出条新路……到时候就不知这天下到底姓什么了。”

苍凉的语气之中,李鸿章的身影已经融身于风雪之中。室内,只留下愕然地翁同龢。

(第一更送到,迟了一些,所以再送500字。晚上那更也得迟一些,最近被一些狗屁倒灶的事儿羁绊,昨儿本应该很出彩的一章让我写的很糟烂。对不起大家伙儿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