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一 路在何方(上)(1 / 2)

重塑国魂 世纪红爵 5165 字 2019-08-14

 京师。

仿佛受了战争的影响,光绪二十一年的春天来的特别早。这才阳历三月,庭院里的垂柳就抽了青丝,发了嫩芽。换个风和日丽的时间,正是早春踏青的好日子。可今儿这会儿京师里头气氛却有些不对。

各处贴着皇榜的墙头,周遭人头攒动,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严严实实。不老少认识字儿的读书种子,读着上头的内容,竟然有些泣不成声。

“近自和约定议,廷臣交章论奏,谓地不可弃,费不可偿,仍应废约决战,以期维系人心,支撑危局。其言固皆发于忠愤,而于朕办理此事,兼权审处,万不获已之苦衷,有未能深悉者。自去岁仓猝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少宿选,兵非素练,纷坛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至今日,而关内外情势更迫,北地虽有劲旅,南则宜犯畿疆,皆意中事。京师宗社攸关,故不可擅起衅也。况二十年来,慈闱颐养,备极尊崇,设使徒御有惊,藐躬何堪自问?加以天心示警,海啸成灾,沿海防营多被冲没,战守更难措手。。用是宵旰彷徨,临朝痛哭,将一和一战两害熟权,而后幡然定计。此中万分为难情事,乃言者章奏所未详,而天下臣民皆应共谅者也。兹当批准定约,特将前后办理缘由,明白宣示。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勿存懈志,勿鹜虚名,勿忽远图,勿沿故习,务期事事覆实,以收自强之效。朕于中外臣工有厚望焉!”

这告示分明就是光绪自个儿的罪己诏。里头将危局夸张到了极致,而且分毫没提此战最大的功臣何绍明。最最可悲的是,到了如今,光绪还不知道这大清到底为什么败了!

围观的三老四少,看了皇榜抑或是听了内里意思的,有的当即就炸了,捏着嗓子仗着藏在人堆里头,指天骂地一通抱怨。而那看着皇榜的淮军,愣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占了大多数的老实人更多的是摇头哀叹,而后满脸丧气挤出人堆,大家伙儿聚集在茶馆喝上一通闷酒;读书种子们又开始奔走云集,已经有不老少的人满脸的雀跃,据说还要来一次公车上书。。

就在这一片纷纷扰扰当中,几个时令名词使用频率颇高。头一个就是‘辽南何帅’,提起来大伙儿都是挑着大拇指,满脸的钦佩;第二个就是‘卖国贼李鸿章’,说话的时候这脸色就不怎么样了,有好些个孔武之徒,多喝了几大碗,而后放言要让李鸿章横着进京城;最后一个,却是众人最最关心的。‘大清国历经二百四十多年,莫非就要走绝了?’与之相伴的是,‘路在何方?’。

对手是东洋小小岛国,打成这个德行,还赔了四千万的银子!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说到底,这银子还不是摊在老百姓的脑袋上?合着老佛爷跟圣主争来争去,到最后就给大清国争了这么个局面!这么下去,这大清国的日子还能长远么?

外有强敌,内加重赋,民不聊生,末世之相已现!

市井坊间,升斗小民的抱怨,从来就不会列入朝廷大佬的考虑之中。。大家伙儿也只能倚着门,瞧着这帮赶春闱的读书种子们怎么闹腾。

初时,就跟去年腊月一样的光景,好些个举人聚集在一起,三两白酒下肚,而后隔着两条街就能听到发泄不满的辱骂声。而后,十八省的举人又开始了彼此串联。瞧着意思,怕是没几日就要来另一个公车上书了吧?

可京城这个地方就这么邪性,往往是大伙儿都觉着理所应当的事儿,偏偏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就说当初,大家都觉着之所以前头打的那么惨,完全就是因为雌鸡司晨,圣主蒙尘。觉着这圣主一出来,总会力挽狂澜了吧?可偏偏,光绪一出来局势反倒是每况愈下。若不是辽南何帅挥师千里,如今保不齐要赔多少银子呢。。

后来老佛爷来了手宫变,大家又琢磨,这回保不齐老佛爷要换个皇帝当当了吧?反正这皇上又不是老佛爷亲生的,就算亲生的老佛爷也能狠下这个心肠。嘿,结果风云变幻,没多久就传出消息,说是皇上、太后俩人和好如初。大家这个别扭啊,早知道闹不起来,当初就别闹啊?

现在这场酝酿之中的公车上书,更是如此。头三天闹得沸沸扬扬,打过了第四天,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消停了下来。没人去走访都察院,就连借着酒劲抨击朝政的狂生都没了踪影。而就在京师的老百姓莫名的时候,另一条消息又传了出来。

“听说了么?辽南那位不是大清的岳武穆,那可是地地道道的活曹操!”

“啊?不能吧?这战事可全是仗着何帅支撑,总算留了点儿体面。”

说话那人一瞪眼:“你知道什么?他何绍明这么卖力,还不是奔着往上爬?人家现在爬到顶了,坐拥雄兵,北控关东,圣旨去了,何绍明连理都不理,这不是曹操是什么?”

“知道朝廷怎么就答应了和约么?按说有圣主在,纵使诸兵不可用,咱们大不了迁都再战,拖上三五个月,小日本就得哭死。。不知道?我告诉你,大清出了曹操了!不是别人,就是那个何绍明!圣主怕再打下去,就何绍明把这江山社稷给篡了。这才媾和啊……”

凯泰就是在这一片流言蜚语之中,率着几十人的护卫进了京城。自凯泰以降,清一色的上品阿拉伯战马,身上穿的是墨绿色呢子的西洋式军装,亮皮子的武装带扎在身上,下头是锃亮过膝的马靴。腰间悬着手枪套,后头还有几名士兵背着长长的88改,甫一进城,这扮相便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凯泰这会儿可没心思琢磨下面老百姓在想什么,他此刻正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左瞧右看,四下打量着。。一别四年,终日里不是在沙场上摸爬滚打,就是在疆场上浴血搏杀,早年混迹四九城的日子仿佛如同前世。到了如今,记忆里竟有些模糊。

瞧瞧这个,看看那个,新奇之余却有些失望。四年了,这京师是一点儿没变。还是黝黑的皇城根,还是破落的钟鼓楼,满大街上清一色灰色,有点儿颜色的,都是瞅着眼熟的旗人破落户,一个个提笼架鸟,打着哈欠。凯泰甚至还瞧见几个从前混在一起的哥们儿,赶着马车,就从街口匆匆而过。

没变啊,一切都没变。凯泰越是瞧着这一成不变,这心里头越别扭。回想前些日子还在辽南浴血,跟小日本拼命的日子,那时候打起仗来,冰冷的雪地一爬就是一天。渴了抓把雪囫囵就吞了,饿了抄起能砸死一头马的馒头,强忍着牙疼就这么咽了。

那日子多苦啊?可是……比起来,怎么就觉着还是比这儿好呢?

按照凯泰的本心,这小子本打算就跟在何绍明身边,做个马弁,没事儿拿个黄带子招牌四处替何绍明砸场子,抑或捎带脚的冲锋陷阵,满足下自个儿的一腔热血。。混上几十年,保不齐临了还能得个英雄的名号。日后谁提起何绍明,都得提一嘴,何大帅身边可有个黄带子,那小子敢杀鬼子,是个爷们儿!

有这么个生前死后名,这辈子也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