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不易(2 / 2)

北洋 戒念 5353 字 2019-08-14

“丁提督出身好坏没有多少关系,到底也是北洋地老人。资历在那里摆着,再不济也不会背叛中堂。关键的是丁提督是陆军出身,若是论步军行军打仗倒是没有问题,若是论起海战,哪里能够指挥的了大舰队作战?如果真的和日本在海上打起来,恐怕将会是第一次双方舰船全部都是蒸汽铁甲舰之间的战斗,这种战争就是在西方都没有发生过,中堂为什么不用那些刘步蝉等从英国学成回来的专业人才呢?”谭延闿说道。

唐伯文听后微微一笑,但却没有回答。其实唐伯文回不回答都无所谓,谭延闿心中自然明白李鸿章的用人政策,就是出现了北洋水师这样外行领导内行也是在所不惜,老李的用人特色已经和他地老师曾国藩一样,成为晚清一个非常令人诟病的话题。谭延闿怎么也想不通,像老李这样的“明白人”怎么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不过想想估计无论是老李还是曾国藩对此都是没有办法地办法——乱世中生存的第一要务便是将自己所能够掌握到地资源全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一个人当然没有这么大的精力,只有按血缘、亲情、乡情等纽带来维系成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大臣的兴衰荣辱全都寄予帝王家说了算,自己唯有不断拼命的扩充实力,等实力大到连帝王家都不敢轻举妄动的时候,自己也就谋取了相应的“安全”。倒是这种有些类似后世“恐怖平衡”的做法所谋取的“安全”又多可靠,这只有博弈双方自己才能够身同感受了。

“这些中堂心中自有打算,现在济远舰已经开始大修,不过损坏的极为严重,后主炮和甲板以上的舱室几乎全部被毁,前主炮到是还好办一些,只是炮台基座的铆钉被震开炮塔错位而已,主炮还能够使用……”唐伯文将这个用人不当的话题转开,尽管他同样也非常不满意李鸿章的用人策略,但是想想自己也是受益者,这身份有些尴尬了点。

“济远舰受创严重,想要修复它恐怕还需要重新向国外订购舰炮吧?这样时间上来得及么?”谭延闿也知道自己刚才说的话打击面太大,所以顺着唐伯文的话题转到最为关心的济远舰修复问题上了。

济远舰死里逃生还击沉了严岛舰在谭延闿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不仅是他这么看,北洋内部只要懂些海军的人都认为。由于速射炮的出现,现在海军的流行趋势已经开始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大舰巨炮和快船快炮,这种趋势倒是和中日两国海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这不是李鸿章等北洋水师的创始人深谋远虑,而是当时没有速射炮北洋水师就按照

潮流采购军舰。李鸿章给谭延闿的感觉并不是一个但是李鸿章早年在剿灭太平天国时期也认识到武器的重要性,只要他采购武器,无一不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武器,北洋水师的成军也托了他老人家地福。在采购军舰上也是瞄准当时大清国能够买到地最好武器来采购的。

日本人出于对付定镇两舰的考虑居然弄出三景舰这样拥有320毫米主炮地巨舰。可是这样的主炮却无法和定镇两舰上的主炮相比——它几乎不能够旋转,当然现在三景舰还有一艘桥立舰没有建造好,不过这已经不是秘密了。济远舰的主炮是210米。考虑到严岛舰的主炮有跟没有差不多,在主炮口径上来说,济远舰反倒是比当时的日本三舰都要大,更要命地是严岛的装甲非常薄弱,同样的排水量,严岛的装甲比吉野差了一半。而济远舰的防护装甲要远远优于日舰,这也是济远能够死里逃生的关键。

“按照中堂大人的意思,已经致电给江南制造局总办刘麒祥,那里有十二门120米速射炮,都是两年前仿造德国克虏伯速射炮制造,以前曾经送来过一门和二十发炮弹到北洋试射,不过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没有被采纳,所以这些速射炮现在还留在江南制造局。既然济远舰的后主炮已经被毁。与其等从国外进口,还不如直接用这些速射炮来顶替,口径是小了点,但是改成双联装炮塔。又是速射炮,想必威力未必比以前地一门150米的后主炮要好些……”

江南制造局可以制造大口径火炮。这个消息几个月前唐伯文曾经向谭延闿说过一次,不过那个时候李鸿章为了保证江南制造局的安全,将十二寸的大炮就地安置在那里了,同时还有六门120米炮也同为防守,没有想到那里居然还有六门没有使用。这次济远后主炮被打烂,李鸿章正好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拿来修复济远所用。

“呵呵,不知道什么原因?恐怕老李同学一面信不过江南制造局地手艺,一面担心从国内采购无法从中得到巨额回扣吧?!没有想到转来转去还是绕到老路上来,可惜现在已经是火烧眉毛了,哪里会给你时间来试制更有威力的大口径速射炮?!”谭延闿心中冷冷地想到。

“能够尽快恢复济远舰的战斗力是最好,不过中堂大人手中既然有速射炮,那还不如也换装到其他战舰上岂不更好?”尽管谭延闿心中对老李的那个小算盘有些不屑,但是还是避实就虚的问了一句。

唐伯文听后苦笑的摇摇头说道:“改装这种事也不是这么容易的,用在济远舰上也是死马当成活马医,要不是日本人将济远舰的后主炮塔打了个稀巴烂,根本就没有办法来安装速射炮。况且这么一改装时间上也来不及,济远虽然免去了从国外进口这道环节,要想改装完毕至少也要一两个月才可以,不过好在这个时间已经比原定时间快上了许多了……”

李鸿章也曾考虑过给其他战舰加装速射炮,最重要的还是时间问题来不及,像经远、来远这样的战舰后主炮基座都是浇铸死的,要换装的话还要对甲板进行切割,哪里有这个时间?另外便是一些北洋水师将领在济远这场遭遇战中看出了日本战舰装甲薄弱的巨大缺点,江南制造局只有120米速射炮,改装之后口径缩小,未必能够击穿敌舰装甲,这就犯了日本人追击济远的错误。

别看济远中了这么多炮弹,但是120米炮弹拿济远装甲毫无办法,最多是扫平甲板以上的建筑物罢了,就算打在了水线甲板上也没有多大效果。除非是数量非常多的120米炮弹不断的轰炸,才可以以数量累积质量造成敌舰沉没——济远前后被人连打带追挨了快一百发120炮弹依旧没有问题,最致命的伤害全都是150米炮弹造成的,想要打沉它还不知道需要多少炮弹。

这是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这次规模不算大的海战,北洋水师的将领们对于现有武器装备也开始了重新的思考。还是打中一炮就能够击穿对方装甲的好,150米炮弹的威力对于日本战舰绝大多数装甲都有击穿效果,除非是一些诸如炮塔这样装甲奇厚无比的特别部位才会无效,这点是120米炮所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