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章 火上浇油(2 / 2)

北洋 戒念 5396 字 2019-08-14

尽管沈静对于谭延闿地通盘计划非常了解,但是一旦事到临头他倒反而有些退缩了,这个计划实在是太过冒险,而谭延闿在这上面的投入也是非常惊人。他并不清楚谭延闿心中的想法——反正这个时代的中国已经是够烂了,自己若是能够做成那会好一点,如果失败了也不会比历史上的原有结果差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他花别人的钱不心疼,推动汉阳钢铁厂收购计划和卢汉铁路修建计划中的八成银子都是来自于广东的贪官和毒贩子们贡献的。这些银子已经变成了工厂和土地,就算失败了也不算什么,要知道他在湖北湖南暗中大肆收购土地,失败了就当他在直隶收购土地好了。

显然沈静没有谭延闿这么放得开,不过谭延闿地乐观情绪倒是让他的悲观思想减轻了一些:“如此一来也就搏上一搏了……傅彩云那边从法国公使那里打听到俄华道胜银行的来历了……”

“这家银行不是还停留在纸面上么?朝廷还没有对此做出最终的决策呢!”

沈静苦笑的说道:“不过根据法国那边传来的消息,俄国和法国在圣彼得堡合办了一家银行。名字就是俄华道胜银行,四家法国银行和一家隶属于俄国财政部地银行投资六百万卢布,将近五万股,俄国占了八分之三,不过在银行董事会中的八名成员里,法国占了三名,俄国占了五名……为此法国公使似乎非常不满,认为俄国人排挤了法国掌握了银行的实权。这家银行的薰事长就是与俄国沙皇和财政大臣维特关系非常密切的乌赫托姆斯基,而总经理也是一个俄国人,傅彩云没有记清楚……”

谭延闿听后用茶杯盖拨弄着茶叶,半晌才说道:“这家银行岂不是俄法政治金融的混合机构?说白了就是俄国财政部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了?!”

“我觉得这家银行其实就是俄国财政部的一个傀儡而已。如果没有错地话很可能就是这家银行再引入朝廷的注资成为一家中外合资银行,有法国的先例在前,恐怕朝廷是不会落到什么好处的……”

谭延闿盖上茶杯盖后说道:“那我们就把这家中外银行搅黄它!”

“我也是这么想,不过朝廷中诸公都认为俄国在

本降低在朝鲜驻军方面是当居首功,而现在朝廷地外在这种影响下向俄国靠拢,希望能够和俄国达成联盟以对抗日本……”

谭延闿说道:“朝廷里面诸如翁同龢之辈,有几个是真正和洋人打过交道的?实际上中国的外交还是控制在各地地疆臣手中。尤其是李鸿章当了二十多年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外交一事基本上都是他定下来的基调……”

“你是说再去说服李鸿章让朝廷转变对俄的态度?!”

谭延闿站起来摇摇头说道:“说服李鸿章是一定的,朝廷虽然抹去了他的官职,但是还是留了一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这就说明就连最反对李鸿章地人都不得不承认在外交方面谁也绕不开李鸿章。李鸿章现在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说服他是必须的。这也会间接的影响到朝廷对中国外交的判断……不过搅黄这家银行还需要别的办法,我想就凭这家俄华道胜银行中法国的遭遇,便可以说服一大帮疆臣和清流了,我们来个釜底抽薪阻碍朝廷和俄国合作创办银行,另外在报纸上也多做做文章,先将这件事给捅出去,其他列强势必不会坐视不理……”

通过电报联系,谭钟麟和张之洞很快又上了一道《促请修建卢汉铁路折》。这一道奏章让所有人都更加肯定卢汉铁路的修建已经是箭在弦上了——从太平天国之后,各地督抚地权力已经膨胀到极点,甚至能够出现曾国藩、李鸿章这样可以和朝廷中央隐然对抗的封疆大吏。现在一个对封疆大吏们的流行看法是,只要他们想做,能够解决资金问题的话,就没有他们干不成的事情,哪怕是朝廷对此有反对意见——前提便是这些封疆大吏有这个决心。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封疆大吏和朝廷分庭抗礼的局面,列强国家驻中国的外交机构才会有驻天津、驻上海、驻广东等领事机构,为的便是方便能够快速的和各地的封疆大吏就某件事进行快捷地沟通,甚至是外国领事和封疆大吏之间发展私人友谊——这种友谊有的时候甚至是非常善意的表现。尽管这些领事、公使们是列强国家在中国的代理人,但不能不否认他们在洋务运动中利用自己和一些地方实权派人物的友谊提出一些非常好的建议。甚至有地领事因为这种友谊放弃了本国所赋予他们的外交官职而直接进入他们中国朋友的幕府中服务,这种现象在李鸿章幕府中显得格外的多。

这一道催请奏折一发出去之后,不仅是朝廷中对此议论纷纷,各国驻华公使们也是闻风而动,一时间决定这条铁路命运的直隶总督衙门和湖广总督衙门高朋满座。列强公使、外国洋行、汇丰等大银行都派出了代表,在本国公使的协调之下纷纷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当然还有一个比较热闹的衙门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是热闹非凡。

翁同龢以户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奉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自然是跑不了要和洋人打交道,而恭王奕訢对老翁同学在甲午战争中地表现极为不爽,将老翁弄进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实际上的外交部也是想要借此机会给他找些事情来做,免得他四处搅局。在这种背景下,对卢汉铁路已经张牙舞爪的各国驻华公使们自然会对翁同龢纠缠不休。或是利诱、或是隐含威胁,这都让翁同龢头痛不已。

令谭延闿非常佩服的是俄国人给翁同龢开出地价码也不低,比老头子少了二十万两,但是贿赂翁同龢的价码也有三十万两。但是老翁同学真的是极有操守,当即就给了俄国公使喀希尼一个冷屁股贴,还将三十万两贿银的事情也给张扬了出去,弄得喀希尼极为下不来台。

“若不是这家伙四处搅局来报私仇,就凭这操守也是官员典范,如果翁同龢真的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一回事的话,那他很有可能将会成为一代开明良相,有所作为也是尚不可知的事情!”谭延闿真的是对翁同龢拒绝贿赂的行为感到佩服,不过想着老翁公报私仇的行为他就恨得牙根直痒痒,这种在官员品德上的冰火两重天让他再一次见识到了这些近代史大牛们矛盾的人格。

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认为随着直隶总督和湖广总督的二次联手上折,表明了两位中国最有实权的总督已经下定决心推进卢汉铁路的修建了,这种出于不同派系的疆臣联手合作推进一项事务是非常罕见的,在天价工程的背后也预示着中国政治版图随着李鸿章的退隐而变的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