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遭遇(2 / 2)

北洋 戒念 5638 字 2019-08-14

镇远舰和海圻四舰这两年都进过船坞进行大修改造,也正因为如此原本出售给南洋舰队的两艘“海字号”战舰在出了船坞之后便被谭延给“征用”了。只是受限于舰船本身的吨位,最有成就的改造便当属镇远舰,采用了新式的装甲、主炮布局和动力系统之后,俨然就是一艘缩小版的战列舰。

当然这样频繁的改进也让镇远舰的改造成本迅速超过了当初它的建造成本,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二百三十多万两白银----十六年前镇远的造价是一百七十万两,而旅顺造船所经过两次累计十七个月的大修升级,几乎是全部拆掉重建才使得这艘老舰依旧顽强的存在于北洋海军战斗序列当中。海字号的四艘战舰的改造费用尽管没有这么夸张,但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样效率低下的事情也是谭延没有办法的事情,朝廷控制下建造新舰过程太繁琐,讨论的时间恐怕就够建造一艘战舰的时间了。

镇远舰紧随龙旗号战列舰身后,随后便是四艘龙威级巡洋舰和拥有六门八寸主炮地海石舰,一字横行航向正是正西略微偏北----邓世昌舰队已经接到命令正在转向全速驶来,现在两支舰队的直线距离不超过三十海里。林泰曾估计用不了两个小时靖海四舰就会赶来,而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拖着日本舰队兜,并且伺机予以打击。

海圻、海天、海筹、海四舰虽然也经过多次大修,但只有海天、海圻两舰改造效果较好。海筹和海吨位太小先天不足,所以林泰曾为了保存实力将这四艘海字号战舰独立编成一队。在海圻、海天两舰为先导的带领下,脱离整个舰队编队。不参加战斗以最快地速度向西北驶去----它们的装甲和航速很容易被日本舰队给吊上,会拖累整个林泰曾舰队。

“司令官,前方是北洋海军的主力战舰,它们正在变换队形!”

东乡平八郎没有放下手中地望远镜,传令官的汇报他在望远镜中已经看到了,龙旗号战列舰的外型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用望远镜看得非常清楚:“北洋舰队距离我们有多远?”

“大约十一公里!”

“命令全体战舰挂作战旗,全速前进!”东乡平八郎将望远镜拿下后下令。

“司令官,镇远发来旗号询问是否要开炮?!”

林泰曾也在用望远镜观察日本联合舰队,日本海军旗舰富士号上升起的作战旗他也看到了。现在日本舰队也进入了北洋海军的舰炮射程范围之内,只是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开火,与其相信炮手的设计水平,还如拜拜如来佛祖更划算一些。镇远舰舰长发来的旗号也不过是想要借着北洋海军装备地诸多十二寸和八寸火炮来堆积命中率。

林泰曾没有放下望远镜,摆摆手说道:“告诉所有战舰,以旗舰主炮炮响为号再向敌舰队开炮射击!这么远的距离除了我们和镇远之外,其余舰炮就算命中也不会对敌舰有什么威胁,放近些再开始攻击!”

龙旗号和镇远号的主要作战人员都是甲午海战幸存下来的老兵,他们对日本舰队的仇恨也是最深的。尤其是原定远、济远、来远等在甲午三次海战中沉没的北洋水师幸存官兵。他们一直都希望能够有一个机会完成甲午复仇----原经远舰管带林永生现在已经任镇远舰舰长,但是他吃饭用的勺子是当初在经远舰上用的,勺子上面刻着“经远”。

与刻意加强战舰航速地北洋舰队相比,日本战舰地航速不统一的情况远比北洋舰队要严重的多,林泰曾舰队除去率先撤退的海圻四舰之外,留下来的战舰无一不是皮糙肉厚之辈,镇远虽然最快航速为十八节是林泰曾主力舰队中最慢的。但它的装甲最厚地部分达到了十英寸。防护水平堪称一流,也是它能够在北洋海军中成为龙旗号战列舰搭档地根本所在。

东乡平八郎的战斗远比林泰曾要强烈地多。在经过甲午历次海战之后,一直身为日本联合舰队第一线的指挥官,他对北洋海军的恢复能力深感忧虑。对于此次日本海军部下令在海上展开对北洋海军的决战,他虽然感到有些为难,不过他的心中依然认为这个时机是非常恰当的,尤其是眼前抓住北洋海军分兵的机会更为难得----根据日本间谍传回来的情报,他不认为自己碰上对方的靖海级装甲巡洋舰编队是一件好事,双方一开战必然会促成两支北洋海军舰队合流,而靖海编队虽然比较弱,一旦打成了追击战那对日本海军明显的不利,很可能就再也没有眼前的机会了。

在观察到北洋海军转变阵形的时候,东乡平八郎已经意识到林泰曾舰队现在最想做的事情便是和另外一支北洋舰队会合,尽管不知道双方距离有多远,但已经消失数天踪迹的邓世昌舰队必然在西方的某个海域。

“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有了,必须下定决心在两支舰队碰头之前先重创眼前的北洋海军主力战舰!”东乡平八郎紧紧的攥住手中的望远镜。

大家都知道未来的几章会涉及到海战情节,与本书的甲午海战情节不同,这一次戒念征召了活跃在书评区的ginun老兄,作为技术指导。因为明天戒念要去河北的工作地点四天,所以尽可能将海战部分写出来,而稿件也必须经过老g的审核,是否有巨大窟窿需要填补,是以各路英豪尽量谅解更新速度。

事实上戒念手中的存稿已经用完了,我也不想发出来的稿子被众多老大雷劈,审稿是有些麻烦,但组建专家团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作品的质量。

最后再次隆重感谢ginun兄,当然还有很多在书评区中深度潜水暗地磨刀霍霍的各路专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