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项庄舞剑(2 / 2)

北洋 戒念 5351 字 2019-08-14

亨利亲王和谭延算是非常熟悉的,威廉二世能够派他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也预示着想要通过相对和平和公平的方法来达成协议。与威廉二世一样,谭延同样想在德国人身上捞取一定的好处,严格意义上说,德国和美国在承认中国政府合法权的问题上是推了中国一把的,正是因为它们的率先承认才让中国谭延的政权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

与美国不同,德国的国际地位比美国要高得多,而且谭延在经营中美关系上用心远比德国要深的多----在他看来美国是长期投资,而德国是短线投资。不过在中国新政权刚刚建立之初,德国便很快的予以承认,这实在是出乎谭延的预料之外,当然德国的举动固然有它的政治利益,但是这种支持对他而言是非常宝贵的。

谭延满足了亨利亲王对无线电电报技术专利的要求,德国则在化工、电气技术上进行专利转让。现代舰船技术综合性越来越强,电气技术在其应用上直接反映到战舰的火力系统上---电动炮塔和供弹系统都极大的依赖于电气系统的先进与否,德国西门子公司在这方面拥有极为先进的技术,北洋地造舰工业系统在这方面起步非常晚,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极高。这项交易的达成也意味着北洋造舰系统在国产化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亨利亲王的这次来访,中德两国之间达成的最大一项交易便是针对俄国威胁地秘密条约---《中德北京密约》。俄国在谭延而言是心腹大患,而德国承受的压力远比中国要大得多,不过威廉二世领导的德国只是在政治和外交上和俄国隐约对峙,而谭延则是要挽起袖子要和俄国人大干一场。

《中德密约》达成地过程远比亨利亲王想象中的要快。密约中涉及到双方海陆军军事交往、武器装备交易等一系列针对俄国的条约。对于德国收获最大的便是德国可以向中国派遣一支精干的常驻远东舰队,中国方面为其提供胶州湾为常驻军港----这是威廉二世数年前想要通过武力谋求而落空的设想。

不过德国可以获得胶州湾的使用权,这是付出了经济代价的。每年租金十二万英镑,煤水等其它费用另算。事实上威廉二世当年谋取胶州湾是为一支还并不存在地舰队在远东找一个海军基地,但谭延并不认为德国能够拥有这个海军实力。法国和俄国也曾达成过类似的协议,俄国可以使用法国在地中海的军港,而谭延认为即便德国和中国也达成了类似的条约,从战略上和实用性上来说,对威廉二世的吸引力是强大的,但是对德国而言却并非如此。

德国使用胶州湾军港的租金并不贵。折合白银一年不过八十多万两,这种交易更多的是照顾到德皇的面子问题,谭延则将其归为“带有一定军事色彩的商业交易”,并非是将胶州湾卖个德国人当成海军基地。

“德皇威廉二世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个好大喜功地人,德国人为了彰显其国力,他肯定会派出一支在德国看来非常不错地小型舰队……”谭延笑着对沈静说道。

沈静则似乎有些担忧的说道:“凭借我们的实力,只要有个两三年的太平时间,巩固国内政局同时发展军事,应对俄国的威胁似乎应该不成问题……将德国人引进来到时候你怎么把他们再送出去?这恐怕又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谭延摇摇头笑着说道:“如果为了应付俄国人,我们大可不必借用德国人的力量。就算德国人到时候真地愿意履行密约条款。恐怕多半是政治上地而非实质上的军事帮助……”

“那你这么做是为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不是长远打算,而是向英国人施压……我们需要英国放弃对我国海关地控制,而当德国人的远东舰队真的驻扎在胶州湾这样敏感的地区的时候,就该轮到英国人着急了……”谭延冷冷的笑道。

“这么做代价时不时太高了些?寇青他们正在和各国公使团进行相关谈判,想来问题应该不大……”

“关键在于我不想付出英国佬开出的价钱,我们虽然苦心经营发展起了一批重型工业企业,能够实现自己建造的战舰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产化。但是这些工业并不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也不能让农业人口占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国变成工业化国家。英国人想要在中国开建大型工矿企业,它是在做梦!”谭延不屑的说道。

“可是凭借我们的实力。想要将中国从农业国完成向工业国的转变,单靠自己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这不过是时间问题,本质上而言想要完成这种转变,没个四五十年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们中间可以凭借某种机会来走捷径,外国人在中国建几个百十人或是上千人的工厂这问题并不大,不过他们瞄准的是中国的矿产资源,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中国在工商业方面是肯定要开放的,但是这个开放的时间表却必须要由我们自己说了算才行,不是赫德、金登干之流来作主……”

总算赶在十二点之前完成,戒念在努力,明天应该继续更新,只是时间上无法确定,真是麻烦我的书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