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推进(2 / 2)

北洋 戒念 5162 字 2019-09-07

五点零五分。炮击已经进行了整整五十分钟。前线地基层军官开始整合第一波进攻部队进入指定位置。此时火炮射击目标早已经在他们地正前方来回“犁”了数次。现在早就进行延伸射击了。全副武装地中国士兵在密如蛛网地坑道中运动着。钢盔和刺刀上不时泛着逼人地寒光。没有一个人说话。事实上这个时候说话除非高声叫喊根本没有一个人能够听清对方地声音。所有人都是根据不同地旗帜和军事主官地手语来明确自己地动作。

五点十分。根据前线基层军官竖起地旗语。所有前线参战士兵均已经到达了指定地位置。并且已经做好了冲锋地准备。杨超决定让炮火向前延伸。提前五分钟发起进攻。尽可能地让士兵在获得炮火地掩护下减少伤亡靠近俄军阵地。

事实上杨超地顾虑有些太多了。在如此猛烈地炮击下。俄国士兵伤亡惨重。就算活下来地战壕内地士兵也都浑身颤抖双手抱头。甚至还有精神崩溃地士兵就这么跳出掩体被飞过来地炮弹撕成肉末。哪里还有什么精神来做出抵抗?第一师和第四师在接到信号弹地回应后。士兵们立刻跳出战壕向对面地俄军阵地扑去。没有任何呐喊声。士兵们感受着脚底传来地热度。经过炮弹反复洗礼地战场表面已经积累了十来公分厚地浮土。而空气中呛人地硝烟味道和尘土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是这一切只会让战士手中地枪握地更紧。

为了配合这次冲锋,不仅是第四师地霰弹枪冲锋团配备了霰弹枪,杨超将参战的八个师手中霰弹枪优先配给了发起第一波进攻的第一师和第四师,使之在前线冲锋士兵手中持有霰弹枪的数量占到了七成。霰弹枪大量装备部队是美西战争得来的经验,菲律宾美军使用后实战效果甚佳。在美西战争过去之后,谭延便通过伍氏家族着手收购曼彻斯特公司,运作两年后终于得手。霰弹枪在装备中**队后,也开展了大量的训练,由于霰弹枪也不是“万能枪”,诸如后坐力大、双手持枪,一旦在战斗中手臂受伤操作困难等缺点,中国部队也就其优缺点进行衡量演习。

大量的演习证明,霰弹枪在堑壕战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这种优势在战斗中已经放大到超过了它的缺点。大批地中国士兵步伐越来越快。因为到现在他们还都没有遇到任何形式地抵抗,在空中的观察员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延绵的战线上。中国士兵犹如小黑点一样向俄军阵地涌去。原本预计中俄军的反击并没有出现,第一师的战斗工兵团所携带的不同口径的迫击炮和爆破筒根本没有任何用武之地,这两个精锐团沿着重炮为他们专门开辟出来的前进通路一直向前前进了近七百多米,霰弹枪冲锋团的枪声才在隆隆的炮声中稀落的响起。

第一师和第四师在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内便轻松的占领了俄军的第一道防线,在前线传来消息后,杨超果断投入了第十七师——这本来是第二波攻击的作战师,而与第十七师搭配的第二师则按兵不动。在第一道防线得手后,战斗工兵团和霰弹枪冲锋团则没有停留,继续向第二道战线前进,占据第一道防线的三个师立刻修整工事,而一半的迫击炮则跟在冲锋部队的后面为前方部队提供近距离的火力掩护-前方部队的霰弹枪响声也越来越密集了。

毫无疑问,在经受狂风暴雨般炮弹的洗礼之后,俄军已经彻底被打傻了,与刘禹的判断差不多,俄军在前所未有的炮击过后,“无人地带”理论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不过在中**队占领第一道防线之后,俄军开始陆续的恢复了反击能力,尤其是要塞炮台上的火炮在经历中国重炮部队的打击时就开始反击,只不过寡不敌众损失非常大而已,但是这些还能还击的要塞炮只要存在一刻,战壕里的俄军就像找到了主心骨一样,开始在炮击减弱的时候以最快地速度爬出掩体进入战壕反击。

能够进入防守状态的俄军数量并不多,第二道防线同样也遭到了猛烈地炮击。不过相对于第一道防线,中国陆军的侦察兵渗透进来比较困难。越往里情况就越不明。虽然也有氢气球等高空侦查手段,但毕竟地面阵地可以伪装,而且气球也不敢过分接近俄军防线,最多是在安全区域上空用望远镜侦查罢了,所以炮击的时候只能根据侦查结果选定一些疑似目标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只有一种情况例外——战斗工兵团和霰弹枪冲锋团的前进路线不管有没有疑似目标,一概饱和打击。

现在战斗工兵团和霰弹枪冲锋团混合在一起。犹如一把尖刀一样顺着预定路线直插海参崴要塞的核心区域,在抵达第二道防线的时候,同样没有遇到阻击,只有要塞炮有一炮没一炮的向他们开炮,但很快便被后方地超级重炮火力所压制。前锋部队在到达第二道防线后,因为他们的路线是经过特殊照顾的,根本看不出以前战壕的痕迹——猛烈的炮火将数百米的地段全部变成清一色布满弹坑的地貌。

手持霰弹枪的士兵开始横向展开,开始清理他们所能够看到的生命——一些刚刚走出掩体的幸存俄军,看到中国士兵冲上来之后,有枪地便开始射击。每枪的便手持绑着刺刀的木棍冲过来。俄军士兵手中装备地步枪普遍还都处于上一代黑火药枪支,使用时间长保养也不到位,一开枪中国士兵便可以从枪声中判断这些枪的新旧程度。不过这些枪声也成为他们行动的目标。

“咔嚓,砰!咔嚓,砰!”手持霰弹枪的士兵在遇到俄军后,毫不犹豫的便举起霰弹枪连瞄准都不用就开枪,手中的霰弹枪快速泵动上弹,四五个士兵一组。一个照面十三四米外地俄国士兵便被打成马蜂窝,而那名士兵连开枪的机会都没有,全身四肢和躯干凡是被霰弹枪子弹发射的小钢珠命中的地方都迸出了一朵朵小血花。

前锋士兵所配备的霰弹枪在这个时候确实是遇神杀神,遇佛屠佛的堑壕战利器,再加上士兵手中的手雷,俄国士兵根本没有上前近身格斗的机会,只有少数持枪的士兵可以开枪反击,但暴露了自己后迎接他地将会是数颗手雷。在第二道防线,真正能够给冲锋士兵带来威胁地只有炮台要塞炮发射的炮弹——现在太阳已经升起。虽然光线并不是很好。但对于炮台射击已经足够。

前锋部队地两翼是第一师和第四师,第一道防线已经交给了第十七师。数十个炮兵连正在向前推进——黎明前的这场炮击效果好的出奇,前锋部队向前挺进的速度非常快,原本预计一个上午要完成对第一、而防线的占领,现在还不到两个小时已经基本快要落入中**队手中。火炮是保证战役胜利和减少伤亡的关键,在一个小时的火力准备后,除了闻仲重炮部队的二十八门超级重炮根据需要向海参崴要塞进行选择性射击或是火力压制之外,其余火炮分批次有秩序的按照计划向前推进,以保证对前线士兵保持足够的火力支援,如果有必要的话超级重炮也会加入到对一些目标的射击中来,显然现在还没有必要动用这些三百零五毫米重炮来打蚊子的时机。

愈接近海参崴要塞核心堡垒,攻击难度越是加大,在完成对第二道防线占领后,前锋部队就开始面对一些由零星堡垒、野战工事构筑的阵地了——炮击并非是万能的,尤其是以七十五毫米速射炮为主力的炮击,对一些碉堡、野战工事甚至是铁丝网都没有很好的效果。不过在经过这么七十五毫米炮弹的反复轰击后,原先设想可能会对进攻造成巨大伤亡的地雷已经全部被清扫干净,就连层层布置的铁丝网也被炸的七零八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