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猛药(2 / 2)

北洋 戒念 5205 字 2019-09-07

在调解中俄争端问题上。美国人显然比德国人先走一步——十月上旬。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会见了法国驻美公使朱塞朗。并且还和英国达成协议。“中国有权坚决要求占领海参崴。并且确保其在朝鲜的优势的位。朝鲜应该置于中国的保护之下成为中国的附属国……”

罗斯福是希望英国和法国能够推动影响俄国。从而及早的达成中俄和平条约。至于这款条约对谁更不利。这并不是美国的事情。美国只希望能够尽早的结束战争。战争每推动一天。中国就会为战争持续的胜利而举国欢腾。加上中国的军事力量不断膨胀。中国民族情绪的觉醒势必会高涨到美国心存忌惮的的步——根据美国在中国众多侨民的反应。中国人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总是有一种畏惧和自卑的心理。这是发自内心的。混合着敬畏和憎恨的情绪。不过随着中国对俄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国民族情绪高涨。中国人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这种深入骨髓的自卑情绪正在消退。

虽然中国目前的开放程度距离美国一向主张的“门户开放”还距离甚远。但是这已经是除去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之外。中国是对美国资本开放程度相对最高。也是最为广泛的市场。中国对美国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影响到美国的政治家们对中国的关注。中国民众的心理变化自然会影响到一些目光敏锐的美国政治家的注意。这其中就有罗斯福。

罗斯福认为越早解决中俄战争问题对美国就越有利。因为他也注意到从俄国传来的不仅仅是战争失败的坏消息。俄国国内已经出现的一些反战情绪和陆续出现的小规模罢工。可以想象如果中国人继续抓住俄国在远东控制力度不强的软肋穷追猛打的话。俄国人在远东的失败所造成的窟窿越来越大。而国内政府和沙皇的威信必然下跌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以前隐藏在水底的泥沙会趁势被搅起。原先浮在水面上的问题将会更加不可收拾。那么俄国将会经历一场灾难。反过来会促进中国人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收获更大的果实——“眼前这一切若是继续放任下去。这对于美国而言将会是一场灾难。对于欧洲也是同样如此!”这是罗斯福对目前局势的一些看法。尽管有些人并不认同他的观点。

相比之下俄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要更为紧密一些。美国次之。而英国刚刚从法国的对立面变成转化为盟友。因为沙皇俄国的海军政策曾经挑战过英国。在巴格达铁路问题上也多有冲突。所以英国和俄国之间的关系多少带着一丝火药味。

受俄国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的命令。俄国驻法国大使涅里多夫将俄国准备和中国停战达成合约的消息转达给法国外交部长德尔卡塞。并且就达成条约的俄国底线也做了通报。俄国虽然在战场上节节失利。一次比一次更大的军事失败并不能打痛俄国对远东的野心。拉姆斯多夫提出俄国不会割让任何一部分国土。海参崴必须归俄国所有。并且拒绝任何战争赔款。拒绝销毁太平洋舰队……

法国外交部长德尔卡塞接见了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析原。将俄国缔结合约的条件也做了转达。表示法国愿意从中调解两国战争。卢析原以自己权限不够需要请示国内为由暂时未做表态。而是通过和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电报商议后将德尔卡塞转达的俄国条件电传回国内外交部。希望能够尽快的到指示。当然卢析原和许景澄心中都很清楚。国内的回复肯定是否定的——俄国人的条件太过苛刻。他们的铁路只修到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距离现在中**队前锋所在的胪滨府(满洲里)还有两千公里以上的距离。而俄国在西伯利亚的重镇赤塔距离胪滨府则仅有几百公里。中国陆军主力既然能够从胪滨府直入蒙古。也同样可以从这里出发威胁赤塔。更加美妙的是胪滨府向北还有一段不到两百公里的铁路。只要让工程兵加以修缮便可以直接通车更节约了一部分运力。

沙皇尼古拉二世虽然同意开始和谈。但是他依旧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加派兵力。用火车将五万俄军通过已经强行开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部分运送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中国肯定是将矛头对准了赤塔。这五万俄国援兵将要通过步行或马匹来向负责守卫赤塔的俄国西伯利亚第三军增援。

当卢析原的电报放到谭延的眼前时。他对此不过是笑了笑而已。不过他即刻命令还在东北的海参崴战役司令官杨超发电报。希望他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完成部队修整。在东北的十二万左右的军队做好战备。拟定作战计划准备抢在十二月份之前攻占赤塔。同时也命令中国工程兵部队立刻乘坐火车在胪滨府集结。尽可能的抢修道路。在军事集结之前将铁路尽可能的向赤塔方向推进。

命令下达后。两万余工程兵立刻乘坐火车赶赴满洲里。三天后便在满洲里西北方向一百七十公里处修建了大量的临时建筑。并且开始着手修建简易铁路。随后第二师也到达了这里。除了帮助工程兵修建铁路装卸物资之外。还要扩建营的。建立前线战备仓库——第二师的**后面便是第十八炮兵师。与大量的重装备随之而来的便是足够的弹药供应。

中国陆军本来最先开进蒙古的军队便是从胪滨府为出发的。进入蒙古的中国陆军占领库伦。在探明道路之后便将大量的牲畜直接运送到胪滨府。打算如果铁路修建速度并不让人满意的话。则使用蓄力来满足后勤运输的窘困。

对于赤塔中国陆军并不陌生。作为西伯利亚的重要战略支点。赤塔的位置十分显要。陆军情报部门早就对赤塔派出了人员了解情况。绘制了的图。不过当时俄国西伯利亚第三军并不是驻守在赤塔。以前赤塔周边只有两个步兵团。后来战争爆发后第三军才转移到这里。虽然驻守赤塔的俄国兵力是多了些。但这里和海参崴不同。根本无险可守。说白了攻击赤塔的难度远比海兰泡和瑷珲要容易的多。在这样的的形上更能发挥七十五毫米速射炮和机枪的威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