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扭转战局(2 / 2)

只可惜,这一路追杀,并没有能够追回朱祁镇,也先对他显然十分重视,将他保护的很好。</p>

不过即便如此,此战也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了,将原本岌岌可危的战局,彻底扭转了过来。</p>

之后明代宗朱祁钰论功行赏,加封于谦为少保,总督军务。</p>

然而对此,于谦却是坚决拒绝,说道。</p>

“四郊多保垒,是卿大夫的耻辱,怎么敢求取赏赐功劳呢。</p>

于谦直觉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可明代宗不准。</p>

之后于谦增兵守真定,保定,涿州,易州等府州,又请求用大臣镇守山西,防止敌寇南侵。</p>

毕竟也先虽然退去,但也只是京师之危解除了,各州府依旧还是不能掉以轻心。</p>

因为之前的那一场大败,几乎将各州府的守备力量都损失殆尽。</p>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先完全可以长驱直入,轻而易举的南下,到时候依旧可以再度剑指京城。</p>

所以,京城之危虽然已解,但各州府的守卫眼下就成了重中之重,而这样的重任,自然又一次落到了于谦的头上。</p>

事实也证明,于谦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p>

公元一千四百五十年三月,总兵朱谦奏称敌兵三万围攻万全,敕令范广担任总兵官抵御敌军,不久,敌寇退。</p>

虽成功挡住敌军的攻击,但于谦不敢大意,当即上奏,请求即刻驻兵居庸关,敌寇来则出关剿杀,敌寇退则回京师驻守。</p>

得到朱祁钰的同意后,于谦亲自领军驻守居庸关。</p>

之后,双方又爆发了数次战斗,可也先也没有再占到什么便宜,面对如此情况的也先,又一次提出了议和。</p>

而这一次的议和,得到了以大同参将许贵为首的部分将领的支持。</p>

但是对此,于谦却说。</p>

“大明和瓦剌世代仇敌,早已是不共戴天,怎么可能有议和的可能?”</p>

“就如前宋与大金,议和之后的结果是什么?不过只是给了敌人修生养息,再度来攻的时间罢了。”</p>

面对于谦的极力主战,从此边境的将领人人都主张坚守作战,没有敢说讲和的。</p>

见明廷的态度依旧强硬,也先这边率先做出了让步。</p>

没办法,如此拉锯战,瓦剌肯定不会是大明的对手,双方的国力就在这里摆着。</p>

久战不下,也先部的众多士卒,都已经战意大减,这样打下去,对也先没有任何好处。</p>

而且,如今大明各州府的守备也已经完善,再继续打下去,对也先来说,只会越来越困难。</p>

所以,也先这边也动了返回朱祁镇的念头。</p>

从一开始的索要金银钱财,到现在的无条件退兵休战,这是也先的心态变化。</p>

毕竟他面对的可不是宋朝,而是一直以刚硬著称的明朝。</p>

想要用金国那一套来对付明朝,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明朝的骨气和强硬,远不是宋朝可以相比的。</p>

有了这个念头,也先开始派使者前去和明廷接触,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而这一次,也先根本不提什么金银财物,只是希望双方能够重修于好,退兵休战。</p>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