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桥瑁传檄天下(2 / 2)

季汉彰武 陈瑞聪 0 字 2021-11-05

袁绍深为赞同,他对此也早有思量:若他要起兵讨董,号令诸侯,檄文便当由他人写就,以此显示自己胸无私心,一心为公,若要由他人传檄,那人便须德高望重,为诸侯膺服,又不至于如董卓般另立门户,且要檄文真实可信,能令天下不疑。他思来想去,唯有一人适合。

桥瑁乃是前太尉桥玄族子,而桥玄又是先帝时少有的既受先帝认可,也为党人推崇的三公,如今桥瑁先为兖州刺史,再为东郡太守,一直政绩平平,但受族父遗泽,仍为天下寄予厚望。而雒阳政变时,桥瑁受大将军令,率军进占成皋,他所言雒阳中事,自然也无人会质疑。

待他行至渤海郡就任时,他当即传信于东郡太守桥瑁,请他为征讨董卓书写檄文。

桥瑁欣然应允,他沉思四日,终于将檄文写出,全文如下:

“粤以己巳之年,建亥之月,董卓废立,雒阳瓦解。余乃率军成皋,踟蹰郊野,畏卓武力,驻步难前,京畿焚哭,汉道暮穷。一日别于河南,一夕社稷隳毁,天子囚于一室,孔子围于陈蔡。朝中袁公隗、黄公琬、丁公宫、刘公弘等诸公,传信于下,有言曰:‘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余视信笺,尤见涕泪。哀哉!荆轲临易水之寒,精卫沉沧海之濯,刺龙咸阳,填海百载,事虽功篑,灵甚凛凛。

国朝以忠孝治国,祖宗以三章定鼎。宇内混一,六国并同,以迄于今,将四百载。三代上下,莫有能匹,正可谓千古之盛事,不朽之伟业。虽稍有党锢之失,黄巾之乱,然外有忠臣,内有志士,屡克险夷,共渡至今。方知天下有不为之事,苍生有必胜之念。董卓老革,目无法纪,前拒朝廷就并之任,顿兵河东,后行废立无上之举,逼凌公卿。昔者王莽立帝孺子,后有篡逆之罪,今者董卓族诛国戚,先露滔天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