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刀下留人(2 / 2)

间岛铁骑 李幼谦 0 字 2021-08-30

“既然是你手下的人,应该严加督导,怎么能滋扰边疆?”

派出的官员惹事生非,自己是要承担责任的,铁良连忙分辩:“吴禄贞去调查业务,本来要给他几千银子作旅费的,但该员没有接受,他只请军机处给他一纸公文,饬令沿途藩库供给,可能地方产生误会了。”

慈禧的怒火消散点了,但还是责问:“那——身为武官,却穿着便服拜见封疆大吏,这不是蔑视礼法、目无官长吗?”

“这……”铁良无话可说了,早知道吴禄贞志大才长,本不该随便放他出去,而今太后怪罪,后悔莫及了。

就在这时,李莲英进殿来了,说湖广总督张之洞有密件要速递老佛爷。

慈禧接扎,手腕上的玉镯“噹”的一声击在龙椅扶手上,提醒她想起了这个下属的忠心与干练,打开一看,也是为吴禄贞求情的。她暗暗一笑,气却消了,问道:“这个吴禄贞是什么样的人?竟然能让我们的张大人也当宝贝献给我?”

李莲英在边上谄笑道:“张大人是识宝之人,他推荐的一定是个人才。”

原来,张之洞也听说吴禄贞在西北闯祸的事,紧急上书来求情的,他还是吴禄贞的恩师哩。原来,那吴禄贞是湖北云梦人,因父亲早亡,家境贫寒,十六岁便到张之洞开办的湖北织布局做工。他生**打报不平,一天见一个工头欺负女工,路见不平,打了工头,逃出去参军。加入的也正好是张之洞新建的陆军。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很快他便成为士兵当中的佼佼者。

吴禄贞的母亲知书识礼,被人推荐到张府上教习小姐们女红刺绣。一天,张之洞无意问起她的家庭,知道吴禄贞的曾祖父与自己的堂兄是前后进士,同是书香门第,可是吴家后人却落到如此贫困地步,非常同情孤儿寡母。再一问,原来吴禄贞就在他的新军里当兵,是个干练有为的青年,叫来一看,一表人才,文武双全,认为他是个很有培养前途的少年,直接点名选派他进入湖北武备学堂读书,后来,又保送他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

张之洞喜爱吴禄贞是个人才,细心培养,就是要他成为自己身边文武双全的得力助手,如果犯罪,不仅连累自己,对自己的事业也是个损失。他哪里知道,吴禄贞对满清王朝的**深恶痛绝。此行西北,就是因为当时在北京还没有作为,想到边远省份寻找发动革命起义的机会。

与同伴周维祯到了西安后,他先见到了布政使樊增祥,以为宣传革命的机会到了,就大谈兴利除弊的改革之道。谁知那家伙是清政府的忠实走狗,哪会把吴禄贞等革命分子放在眼里?借口没接到军机处行文,拒绝支付旅途费用,还马上报告了陕甘总督升允,污蔑吴禄贞冒充钦差。

那升允更是个守旧官僚,于是回电樊增祥,说要接见他们两人。吴禄贞与同伴周维祯并不在意,大摇大摆到了兰州,又向升允大谈改革时弊的主张。升总督见这两个年轻人口出狂言、傲慢不恭,大发雷霆,一边把他们关起来,一边上奏朝廷要处决他们。事关重大,那边吴禄贞俩人也急了,偷偷让人发电报让张之洞救他。

他们虽然是名正言顺的钦差大臣,但也知道朝廷昏庸、官吏**、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何况,吴禄贞的确是个革命分子,在日本留学期间,就结识了孙中山先生,组织了兴中会,其间还回国参加了唐才常的大通起义。张之洞本要杀他的,可是吴禄贞慷慨激昂的一番演讲,更显示出他的胆识与才干,对这样的优秀人才,张之洞舍不得杀,见吴禄贞捅了漏子,自己是慈禧面前的红人,若不出面,没人救得了他了。

慈禧看了张之洞的奏折,面容和缓下来。肃亲王赶紧说:“这吴禄贞是道光庚戍年进士方鼎元之后,自幼习文练武、豪气过人,是大清首批选送日本深造的留学生,也是新军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因在外留洋几年,对大清立法律例均未深加考致、轻率疏漏、应当量予薄惩。但朝廷正当用人之时,还望太后宽恕。”

慈禧沉吟片刻,意态平和了:“既然善耆和张之洞都夸他是个人才,那就免了他的死罪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