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十四章 首辅徐阶(2 / 2)

大明首辅 银月令 0 字 2021-09-22

“西域的朝庄,仍是仿照归化的模样,这一块,就有劳徐阁老了。”隆庆微微点头,又把目光转向徐阶那边。毕竟朝庄和各地的钱庄在名义上面,都属于户部的统一管理。</p>

“这些都是微臣分内的责,早就安排妥当,倒是兵马的事儿才是最紧要,微臣也早就安排下人手,帮着各地的随军商户料理。”一直默不做声的徐阶,这时候才直起身来回道,“也亏得皇上和萧大人能想出如此妙计,让我大明的商户随军供应,帐面上的花消虽然大些,可仔细算下来倒省了许多。至于帐面的花消,户部也尽量盘算仔细些,该花的一文也不少,能省的也尽量多省些下来。”</p>

“徐阁老明鉴,这兵马的事儿才是最紧要,打了这么多回,虽都是胜了,朕这心里头却禁不住的每次都要搁着。”隆庆听徐阶的话,也只是略微舒了些心。</p>

前几次的大战,都是依托着国内的地境出击,而这一回却是真的劳师远征。况且不但要面对那些顺着河流而进的西洋人,西域一带的土著和瓦剌人,也是一时间难以断定敌友。</p>

“图门的诏书,已于先一步送出关去,瓦剌各部皆有一份,许以封赏。图门眼下虽是暂居京师,可我大明并未削去其王爵,以北元之理,兼我大明之势。即便有人有心与我大明西军相抗,转瞬之间,也难免互相猜忌。”萧墨轩不急不慢的回道,“臣早有线报,瓦剌人与西洋人几次接战,皆未击退,倒反被蚕食领土。如此一来,只要我西军取得首胜,不但可令西洋人胆寒,便就连西域诸部,也必定忌惮。”</p>

“首胜……”隆庆微微点了点头,“只盼李成梁能不负所望,朕和诸位卿家,也只能在这京城里头等候消息了。”</p>

“诸位卿家,可还有事?”隆庆回过神来,向着众人问道。</p>

“臣徐阶有一事,还请圣上恩准。”一直站得离隆庆最近的徐阶,忽得转过身来,伏倒当中。</p>

“徐阁老有事只说便是,何必再行大礼。”隆庆帝也略有些愕然的抬起头来。</p>

“微臣是天启五年的生日,到眼下已是六十有二,按照民间算起来,早已年过花甲。”徐阶却不肯起身,仍是跪在当中说道,“嘉靖二年,臣以探花及第,在朝廷为官也已逾四十年之久。”</p>

“蒙太上皇和皇上恩宠,得授内阁首辅之职,已是位及人臣,了无遗憾。”</p>

“惟一心中所恨,无非是微臣忙于国事,竟疏了子孙的调教。臣所奏请的,也只是想请皇上恩准,准微臣回乡养老,训教子孙。”</p>

“阁老何出此言。”隆庆虽没有大吃一惊的神情,可未免也有些意料不到,“六十有二,也正是当时,当年严阁老尚且八十为相,何况阁老你才刚刚年及六十。”</p>

“他人之事,今人又何必效仿之。”徐阶的脸上,却突然浮现出一丝满足的笑容来,“皇上和诸位大人今日所做之事,又何曾有人做过。”</p>

“微臣所请,还请圣上恩准。”</p>

“眼下兵行西北,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眼见徐阶似乎去意已决,隆庆却倒显得有些犹豫起来。</p>

“人行走而法度不废,方是我大明日后兴国之理,若是皇上恩准,便请从微臣身上而始吧。”徐阶俯下身去,重重叩首。</p>

此时不但是隆庆帝微叹一声,就连一边的萧墨轩和张居正等人,也是禁不住微微颌首。</p>

“既然徐阁老去意已决,想来朕也不便强留。”隆庆帝终于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当中,亲自将徐阶扶起。</p>

“阁老适才所言,字字言在朕心。人行走而法度不废,日后当是我朝治国之理。”</p>

“圣上有此厚眷,微臣铭感于心。”徐阶脸上又泛起一层满足的笑意,“朝中眼下有诸位大人辅佐圣上,微臣也算是放得下心来了。”</p>

“徐阁老离家已久,萧卿家曾经经略江南,南直隶也算得上是熟识。虽是要忙着西北的战事,却再请帮着朕担待一些,为阁老回乡一事料理一番。”隆庆对着萧墨轩说道。</p>

“微臣稍后便去帮着打理。”隆庆帝虽然没有明说,可是萧墨轩也听得明白其中的意思,大意也就是把江南徐家的事情,能放过一些就放过一些,只要处理得当便是,暂且不需要再多做追究了。其实原本萧墨轩就是这么打算的,只是未及去打理罢了。眼下皇上既然也说了出来,自然不会再顾及太多了。</p>

“微臣谢皇上隆恩。”徐阶的嘴唇微微颤抖了几下,却又再没说出什么来。</p>

“等出了宫,诸位大人帮着朕送一送阁老,尤其是萧卿家,更要多担待一些。”隆庆帝紧紧握了握徐阶的手,终于还是放了开来。</p>

这一双手,曾经一路护送自己从裕王府直到今天的紫禁城,又一路伴随着自己和这个大明王朝一路走来。虽是也屡有过错,却不失大节。</p>

而就在今天,这双手的主人终于决定要离开,回到他曾经出生的地方,路途千里,只怕是今生再难相见。</p>

大明朝曾经的首辅,徐阶,终于决定要离开了。离开这块他曾经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的地方,离开这块曾经承载了他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希望和失落的地方。</p>

大明隆庆四年,五月初六,在余下四位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陈以勤和萧墨轩,以及杨博,赵贞吉等众多文武百官的相送下,徐阶终于离开了京城,经东直门而出,前往通州渡乘舟南下。</p>

对于曾经的徐阁老来说,这向南返乡的一路将是且笑且行。</p>

曾经笑着步入永恒的睡眠的嘉靖帝,与今天笑而返乡的徐阁老,他们都是把最灿烂的笑容留在了这座城市,留在了大明王朝的心脏。</p>

因为他们知道,那些在他们身后,相送他们的人,将会带来一个更加伟大的时代。</p>

而他们自己的名字,将会跟随这些身后的人一起,名垂千古。</p>

曾经有一个人,叫徐阶,首辅徐阶。(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