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谋(2 / 2)

大明首辅 银月令 5710 字 2019-10-04

“好。”萧墨轩点了点头,“拿我的手书,我要半月之内,直浙两省剩下的兵船全部集结在松江和嘉兴。宁波一带,所有兵船,一应归你统辖。所有兵船之上,必须换上新的火药和火铳,若是不够,只管从海道卫所去拆。”

“末将得令。”王浚的声音喊得比谭纶更高,虽然眼下两省剩下的兵船全加在一起,未必有之前浙江一省的多,但是萧墨轩给他的这个任命,代表了一种地位。

我王浚可是萧大学士地人。就连南直隶的水师我也管了。以前浙江和南直隶地水师见了面,兄弟之间也会掰掰腕子。争个高低。以后就不必争了,不管我王浚是在浙江还是以后换到了南直隶,两省的海道上边,我都是老大。

“萧大人,若是带走所有水师,再拆走卫所地火炮,是否太过凶险?”谭纶忽然想起了什么,脸色有些发白。

“若是再给我几年,我自然不会这么做。”萧墨轩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缓缓说道,“可是眼下。我只能赌。赌赢了,我大明雄于天下,若是输了……”

萧墨轩说到这里,却是停住了话。下面的众人,也是一起蔽住了呼吸。其实一直到现在,他们对于眼下地情形都不是太明白。萧墨轩现在和他们解释,也只会越解释越糊涂,他们只是能感觉到,萧大人是真心为了大明。

“若是在海上输了,陆上便就拜托谭大人了。”萧墨轩长吸一口气,“这回我会亲自随船出海,龙江船坞和清江船坞所造的大号福船,眼下已经有七艘预备齐全,可以下海迎敌。三日之后,这七艘福船会奉命驶入松江府。还请谭大人和王将军选备精英,以充所用,南下之前,便就留在松江操练。萧某誓与我大明水师共存亡。”

大明水师眼下想要压制佛朗机人,可能要靠的就是这七艘六千料的福船了,还有那么几艘两千料以上的福船也可堪一用。其他地小型船只,在水战中“贼若方舟为阵,亦可用其小者。但放时,火力向前,船震动而倒缩,无不裂而沉者。须另以木筏载而用之可也。”

小吨位的兵船,承受不了大口径火炮发射时地强大后座力,安装几门佛朗机炮,就已经是极限了,大发熕和红夷大炮只能安装在大吨位的兵船上边。

当然,萧墨轩对七艘六千料的福船还是有信心的。眼下萧墨轩手里可用的艘福船,虽然只有七艘可以下海迎敌。可是六千料的福船,折算成现在的排水量,大约是两千多吨,即使拉到欧洲去,也可以算是巨舰。在这几条船上,萧墨轩是下足了血本。

每条船上都装上了一百多门各种口径的火炮,七条福船加在一起,就是一千门火炮。其中大发熕和红夷大炮超过了一百门。如果七条船一起开炮,完全可以在海上编织一条死亡火线。这么多火炮,甚至可以随意征服一个国家。

当然,这一千门火炮中的超过一半,并不是专门为了装备这几条船所铸造的,就想要铸造,一时间也花不起这个代价,银子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地。整个南直隶和

只要火炮多的州府,几乎没有被“盘剥”过的。就墙上,也被拆了十多门大发熕和红夷大炮下来。

只有萧墨轩才知道,庞大地帝国其实已经没有了退路。有些艰难,也有些辛酸。看似风光的萧大少爷,就是这样步履蹒跚的为帝国寻求着出路。

“难道诸位以为我们会输?”萧墨轩努力想使公房里地气氛缓和一些。

“大明不败。”王浚咬着牙齿,用力的吐出一句话来。这里的几个人,其实王浚是最没有退路的。即使输了,对谭纶地影响并不是特别大,田义也可以回宫继续做他的太监;至于徐渭。如果他愿意放弃用斧头砍自个脑袋的想法,也可以悠闲的继续隐居。只有王浚这回率领水师随着萧墨轩出征,已经没了退路。

还好他没说“东方不败”,萧墨轩心里暗自庆幸。

“眼下朝廷里的状况,想是诸位都清楚。”萧墨轩咳嗽一声,平复着自个的情绪,“上上下下,都指望着东南了,这一回,我大明赌的是国运。若只是倭寇。我军在陆上仍有抵抗之力,但若是海上归了西洋人,我大明日后即便是连派兵船出海剿倭也不可能,而倭寇和西洋人,随时可以入寇陆上,至少十数年间,东南将无宁日。”

“属下定当在陆上紧为操执,使萧大人无后顾之忧。”谭纶心知此时再说什么也是多余。

“萧大人,那南洋海贸一事又该如何?”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的田义开了口,“眼下市舶司仍有十多艘货船在佛朗机人手中。若是西洋人怒起,夺我货物。毁我船只,该如何是好。只对着响应大人的两省大户,也是无法交代。”

“我们有东西在西洋人手里,难道西洋人就没东西在我们手里?”萧墨轩微微一笑,“管他是否夺我货物,毁我船只,只要此战能胜,这一票我们赚定了。”

“西洋人有东西在我们手里?”田义一时间没明白萧墨轩的意思。

“到时候就知道了。”萧墨轩呵呵笑着摆了摆手,示意田义先坐了下来,不要急噪。

“大人刚从京城回来地时候。并未提及西洋人,为何眼下却对西洋人如此忌惮?”徐渭有些好奇的问道。

“此一时,彼一时。”萧墨轩摇了摇脑袋,“刚从京城回来的时候。信报并不齐全,虽然我心里也有所想,但是并不便言明。彼时倭寇也仍有可以突围下海的时间和机会。所以不可妄下定言,自乱阵脚。”

“徐某请与大人一起出海。”徐渭顿了一顿,坚定的说道。

这么些年来,徐渭自视颇高,即使出山为萧墨轩谋划,也自以为是为了报答萧墨轩的知遇之恩。可近些日子来,却愈觉自个的见识远远赶不上萧墨轩所想,心里头不禁暗暗有了些压抑,反更觉得欠了萧墨轩颇多。

眼下听说萧墨轩要亲领水师出海作战,并且誓与水师共存亡,当下也定了念想。如果萧墨轩不幸身亡,自个也便就舍了这幅皮囊,也才算是真正报了知遇之恩。

士为知己者死,约莫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萧墨轩知道徐渭是存了这般念想,只怕心里头倒真会有些欣慰。我大明的气节尚在,还没有沦落。

“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萧墨轩却是答应的十分干脆,“徐先生熟知兵法战术,这一回当是有了用武之地。萧某想做壮士,徐先生不甘人后也殊为可敬。”

“谢大人。”徐渭心中欣喜,一个作揖,手几乎触到了地上。

“听说王世贞,凤洲先生眼下仍在苏州太仓老家?”看着徐渭,萧墨轩突然又想起了当日冯保对自个说地话。说实话,萧墨轩这一回出海,虽是凶险,可并不直接做了殉国的想法,日后地事儿,还是该安排安排才是。

王世贞仍在太仓老家,萧墨轩其实是听李时珍说的。萧墨轩也没想到,王世贞居然和李时珍两个颇有交情。听说萧墨轩要去请王世贞,李时珍李大先生甚至还欣喜的代为修书一封,交给了萧墨轩。

“凤洲先生……”徐渭微微皱了下眉头,“在下与王先生只是神交。”

萧墨轩一开口,聪明如徐渭,便就知道了萧墨轩想的是什么。

“王先生是名士,徐先生也是名士,这名士还得要名士去见。”萧墨轩呵呵笑道,“萧某只陪着徐先生一同去便是。再过几日,你我乘舟顺江而下,正好经过苏州。”“敢不从命。”徐渭欣然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