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 何去何从(2 / 2)

替明 叫天 0 字 2021-09-03

中军大帐中的文官武将,一见孙承宗出来,马上噤声。但脸上都有一丝喜气,想着要写捷报,不知道如何分摊功劳。

孙承宗虽已六十七岁高龄,发须全白,可此时的精神却也不错。浑然没有了前些天的隐忧。

他摆手先让文官武将免礼,而后声音宏亮地说道:“此次战事,多亏各位能齐心协力,共赴国难,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挽社稷之危难。老夫对你们的诸多功劳,皆看在眼里,也会如实向皇上奏报,为你们求得应有的赏赐。”

文官武将们一听,哪怕是城府极深的洪承畴,都开心地准备谢过孙承宗。但就在这时,却有不和谐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一名亲卫几乎是连滚带爬地闯进了中军帐,就在门口那边单膝跪地,大声禀告道:“京师八百里加急的圣旨,已到营门口。”

中军大帐内的人一听,都有点不以为然。特别是性子暴躁一点的武将中,就有人在嘀咕了:“肯定是又来催尽快结束战事的圣旨,这都十三道圣旨了吧?”

洪承畴在心中微微冷笑,不怀好意地猜测道:“要是战事再拖下去,京师里的那些人会不会把头发都愁白了?”

孙承宗倒是眉头一皱,他深知朝廷的难处。原本朝廷的库房中都能饿死老鼠,但京畿之地的战事一直不能结束,将近十万勤王军的粮草后勤,确实是为难皇上,为难朝堂诸公了。不过幸好,今天战事结束,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了。

他如此想着,便中断了准备论功的话题,转而吩咐道:“先摆香案,接圣旨吧!”

中军帐里的文官武将一听,颇有点不高兴,有的藏在心里,有的露在脸上,却也没有办法。

可孙承宗的护卫还没来及准备,就听见帐外传来喧哗之色,而后有人便闯了进来。

孙承宗抬头一看,当即吃了一惊,失声叫道:“高公公,你怎么亲自过来了?”

来人是崇祯皇帝最为信任的三大太监之一,高起潜。

只见他脸上的汗水滴答往下流,喘着气,阴着脸,尖着嗓子嚷道:“大事不好了,快快接旨吧!”

难道是要断粮了?没关系,这里的战事刚好结束了。孙承宗一边猜测着,一边赶紧接旨。

其他人的想法也和孙承宗类似,为此,有的人不无恶意地想着,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该不会是京师的那些人筹不到粮,都辞官不做了吧?

然而,当高起潜一念圣旨,这些文官武将,不管城府有多深,经历有多丰富,全都一下变得目瞪口呆,久久回不过神来。

山海关竟然失陷,被建虏给占了?

他们的脑海中,第一个念头是不相信。但这是圣旨,又是高公公亲自传旨,断然不会有错。到这时,他们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这道圣旨是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赶来。

武将们可能还只担心以后如何面对占据了山海关,连通辽东的建虏,而文官们则还有另外的担心,朝堂巨变即将发生,大明今后该何去何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