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不用叫我单于(1 / 2)

 马超五人的噩梦才刚开始,三年的学习任务压缩到一年,张钰当然不可能让他们轻松。</p>

甚至张钰还拉了他们壮丁,让他们教导孩子启蒙。</p>

好在张钰也说了,五人一人选择一门自己擅长的,轮流教导,这还没问题。</p>

只是自己都还没有学得健全,给人当老师,这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体验。</p>

偏偏教导还是自家老师的儿女,实在不敢怠慢。</p>

“感觉到没有?”这样一个月,张钰看向五人,“教导别人的同时,自己的感悟也能进一步加强。很多东西我们的确学过,但只要一段时间你不接触,还是会变得陌生。”</p>

偏偏这些还是打基础的东西,基础不牢固,那么肯定出问题。</p>

要说为什么后世孩子一开学,成绩就会有一次大波动,说到底就是一两个月没有人给他们上课,自己本身不自觉写暑/寒假作业,那么对于学问就变得生疏了。</p>

复习,复习是不可能复习的,游戏不好玩吗?手机视频不香吗?外面不好玩了是吧?</p>

复习跟不上,作业不认真,最后一上课什么都变得生疏了。</p>

尤其说是没有收心,不如说就是知识的承接上出了问题。</p>

五人教导的过程,也发现自己的确对以前的知识点有些模糊,就觉得有些意外。</p>

明明很基础的东西,按说自己已经学会,可为什么教导别人的时候,会有种生疏感。</p>

教导的对象是老师的儿女,那自然不能怠慢,于是少不得恶补一番,最后觉得哪怕是自己以前学过的,最简单的书籍和武艺,重新拿起来居然又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p>

想不明白的,就互相询问,反正学习小组的成立就是为了这个。</p>

明白了,下午再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就觉得容易,主要还是老师教得好,通俗易懂。</p>

五人算是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要拜入丞相门下,那么好的老师实在罕见。</p>

这一个月下来,大汉各地的事情也没有停止。州学正式挂牌,十三州十三个州学,主要针对的是十四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学子。只要通过考核,那么就能入学。</p>

学期三年,三年后就能前往洛阳参加考核。考核通过,自动获得进士身份。</p>

当然能不能当官看朝廷的官职是否出缺,就算是郎官,也不可能无限制的招募。</p>

再说了,哪有十年二十年的郎官,再说朝廷各衙门,也用不到那么多人。</p>

人多了,那么就会有偷懒的,别人见到有人偷懒,还能和自己领一样的俸禄,那自然也偷懒。</p>

最后各衙门的郎官增加,办事效率却下降,俸禄的开销却有所提升,亏本的还是朝廷。</p>

还是老样子,限死的年龄,三十岁考不上进士,以后可就没机会再考。</p>

不过需要文士的地方多了去,就算不当官也不至于饿死,三十岁,还有二三十年可以挥霍。</p>

只要脑子没坏或者自甘堕落的,总能找到一份好营生,文化人到底还是比较缺的。</p>

后世上限是三十五岁,问题人家退休是六十岁,这年头五六十岁走的太多了。</p>

这还是城里吃的好,医疗也还可以,换了乡下四十多岁一场重病就没了,那可海了去了。</p>

三十岁挺好,郭嘉和戏志才,十五六岁都开始当家了,还不是个例。</p>

三十岁还考不上进士,自谋出处才是最稳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