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秦淮(一)(2 / 2)

靖康志 逍遥五楼 4046 字 2019-10-07

“陛下,你看,这是通达桥,通达车马行出资五万所建!”

“这是茂才亭,取的是茂才书画商铺的茂才两个字!”

“前面的河,名曰……”

河的名字没听清,但是,河对面,绿油油的田地却是非常清爽!来到河对面,赵桓问道:“这是……”

“这里是农学部的试验田,臣成立了一个农学部,还没来得及禀报陛下呢!”张邦昌说着话,观察着官家的反应。。

“试验田,好名字,好名字啊!”赵桓蹲下身子,看着地里的禾苗,“我们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要创建一片新天地。什么事情,只要有利于富国强兵,就要大胆地去做。不要争论,先做起来再说。失败了,没关系,总结经验教训,从头来过;成功了,就能让那些反对的人自动闭上嘴巴!”

陪驾的人员听得频频点头,起居郎在一面奋笔疾书,官家说的每一句话,见过的每一个人,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要详细记录在案呢!

“这个,这个农学部谁是主事?”

一名官员,官袍不合身,行为拘谨,还未说话,脸上的汗已经下来了。。上前跪倒回道:“臣田学农,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田学农,这个名字好,做这个差事正相宜呢!”赵桓道,“你有何本事,可知稼穑之道?”

田学农大概三十几岁,一紧张,嘴唇哆嗦着,连道几个“臣”,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赵明诚出来回话:“田学农种出的稻子,每亩出产,为江南州县之冠。。目前,正在着力改良占城稻,他一直在做这个事情,相信很快就会有好消息出来了!”

自从占城稻传到大宋之后,江南一季两熟,成为大宋的粮仓。

赵桓顺手揪了一根草,起身问道:“每亩产量最高是多少?”

田学农稍稍恢复了正常,道:“收稻谷七石,出米三石又六十七斤。”

一般情况下,亩产也就在五石六十斤左右,他却能达到七石,真是一位人才啊!瞧他的样子,没见过官,更没做过官,一双手异常粗糙,脸上的皮肤晒得黝黑,应该总在户外活动,也许就是在田间劳作吧!下面的这些人若是想骗朕,也不会找这么一位出来才是。。

念及于此,赵桓亲自搀起田学农,道:“好生去做,今年稻谷成熟了,给朕送一些进去,朕要尝尝你种的稻子到底是什么味道。记住,不要专门为朕种植什么贡米,朕要尝的是百姓能吃的米,明白吗?”

“是!”

又拍拍此人的肩膀,道:“田学农,好名字,朕记住了。”

不用再做更多的表示,今日言行,很快就会在全国传开,各级官员借此可以知道官家喜欢什么,重视什么;而且,捎带着还为这个田学农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官家亲自拍过肩膀的人,哪个敢再来生事?

忽然,急匆匆跑来一人,有人牵了牵朱胜非的衣角,朱胜非看到来人,连忙请道:“臣先行告退!”

一定是有事情了,赵桓点头表示应允。

朱胜非小跑着过去,听了几句话,转身又跑回来,速度惊人,几步就来到赵桓面前。

“臣,臣的一名小妾,本该今日生产,谁知……”

哦,难产吗?赵桓摆手道:“不用陪朕,你去忙吧!”

朱胜非又道:“臣还想请一人过去!就是医学部的姜林主事!”

赵桓道:“去,快去!”

朱胜非带着那个叫姜林的人去了,张邦昌解释着:“姜林是江宁府名医,又在京城,跟着太仆寺丞胡三学过一段时间,曾经为孕妇剖腹生子,取得了成功!朱胜非无子,自是焦急万分啊!”

“是啊,人之常情嘛!”赵桓应道。

那年,胡三为赤电马剖腹,他亲眼所见;后来听说,胡三的夫人难产,情急之下,胡三竟在自己的夫人身上动刀,剖腹取出胎儿,母子平安。这件事情,应该是大宋第一例剖腹产成功的案例。此后,胡三一发不可收,接连为十几名孕妇接生,原来的兽医,摇身一变,成了给人治病的名医,声名雀起。为了这个事情,保守的官员,迂腐的士子还闹过,纷纷弹劾胡三,赵桓当然要保这个人,胡三名气更大,天下皆知。圣人说过,“男女授受不亲”,又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做一个孝子,当然不能轻易损伤。所以,给病人动手术,本来是后世极其平常的事情,在现在这个时候却是行不通的。男大夫为女病人看病,还行;在女子肚子上动刀子,那怎么成?

<style>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