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使劲吹(2 / 2)

大明官商 上元灯火 2547 字 2019-09-15

王守仁听到问话,却不抬头,只是喃喃说道:“十年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只见人欲何见天理?”

冯虞哂笑:“满朝大儒,未必便无人窥见天理,只是见天理又如何?敢行么?能行么?”

王守仁猛地立起身形,不错眼地瞪着冯虞:“人欲难灭,天理自然难存。”

“敢问伯安先生,人欲如何能灭?”

“不能。”王守仁的声气低了下来。“天下不治,人心陷溺,故大道不能行。只是如何能灭人欲?先贤教诲,格物致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我自格竹以来,十年求索不得寸进,一般人等又如何?成圣成贤何其难!”

王守仁的语气渐渐地激动起来,伸手一指石壁上“逝者如斯”四字,“人欲如水,浩浩汤汤,能逆乎?”

冯虞应了一句:“逆水行舟,何如顺水推舟?”说出这话,陡然间,冯虞心念一动,不说话,往边上一站,脚并立,手双垂,太极起手、金刚倒锥、揽扎衣、六封四闭、单鞭、搬拦锤、护心锤、白鹤亮翅、斜行拗步……前生大学里选修的一套六十四式陈氏太极源源不断自脑海中喷薄而发。

这套拳法,同样荒疏了整整十年。当年学拳时,老师说太极意在圆融,浑元周身意态,冯虞便在这圆融二字中淫浸了四年,运力的功夫学到几分,太极混元的境界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最终作罢。今日与王守仁论水,冯虞突然领悟,之前对“圆”的理解过于形而下了,执着与动作形体,今日方知太极需先求势,顺其自然,喷薄如水,再求自身,意会贯通,动中方可圆融。

一趟拳法,风生水起,动静间,阴阳和合。后世练太极原本是动作舒缓,冯虞这一趟却是徐缓徐急,心随意动。

王守仁十二岁便随父走马塞外,经历金戈铁马,对战阵搏击并不陌生,却从未见过此等拳法,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待冯虞收式,不禁问道:“这是什么?”

冯虞缓缓长出一口气,方才回道:“方才与先生论道,忽然悟了一套拳法,情不自禁便动起来,怠慢了。这拳法名唤‘太极拳’,无名师所授。”这个倒不是瞎话,当初那位体育系老师的名姓冯虞早记不得了。

王守仁心有所动,又问:“心如止水,便不如顺水推舟。如此说来,天理是动不是静?”

冯虞摇摇头:“依我看,世事动,心意动,唯理不动。理不动则心念弥坚,世事动须心意体察。伯安先生不是曾作《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万人眼中的天理便有万般不同,只是天理还是那般。故而格物更需格心,心归本体方能行大道,格物格的却是运行之理,方能导恶向善。”说着如绕口令般的这段话,冯虞心中暗笑,这都是你日后自家主张,今日提前奉送,只让你少花些悟道的精神头,勿怪,勿怪。

听冯虞如此一番分说,王守仁拊掌大笑,口占一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好一个格心格物,知行合一,万物皆在本心。今日大人一言点醒梦中人啊。只是理虽明,其中关窍尚待通畅,山高水远,人烟不至,正是我辈参详至理之善地。冯大人,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