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再次入京(2 / 2)

大明官商 上元灯火 2948 字 2019-09-15

如今刘瑾在朝中可谓势焰薰天。内阁拟写谕旨时,总需先派人探听他的意思,之后再下笔。官员的奏章要先送给刘瑾过目,叫作“红本”,而后方才上通政司转内阁,叫“白本”。军国大事,皆出刘瑾之口。

再有一桩,前些时日,都察院左都御史屠进不知可是多灌了几碗黄汤,在所上题本中,居然写了“刘瑾传奉”四字,刘瑾看后勃然大怒,大骂屠进胆大包天,有逆反之心。屠进闻知后,急忙带着十三道御史前往请罪,跪在刘瑾膝下,任他责骂,也不争辩,更不敢抬头仰视。刘瑾骂累了,便甩手而去。那些御史依然齐齐跪在当地,半日工夫方有那小太监出来传话免罪。此后,文武百官无人敢直呼其名,皆尊称刘太监。太监由官职变为宦官别称自今日始。

不过话说回来,刘瑾掌权之后倒也不是一意胡闹,至少对国事还是认真的。刘谨将奏章带回私第之后,先与妹婿礼部司务孙聪及张文冕等人商量议决,再由大学士焦芳润色,内阁李东阳审核之后颁行。当权时,刘瑾还针对时弊,推行过一些新法。后世称为“刘谨变法”,计有“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只是后来刘瑾垮台,人亡政息。

如今已是六月出头,刘瑾喝着酸梅汤,一边盘算一件要务——如何再讨正德欢心。年初那会儿,刘瑾自户部要了大笔银子,修起太素殿、天鹅房船坞。在天鹅房船坞造了许多龙舸凤船,选些清俊的小内侍撑篙,又选民间二八美女,唱吴歌于舟上,一时大得正德欢心。可是这些时日,似乎正德已透出些许腻味的意思了。刘瑾能掌大权,全靠将正德哄得乐不思蜀,无心朝政。这点看家本事哪天要事玩不转了,正德改了宠信他人,还有他刘瑾刘公公置身之地么?

正思量这事呢。一个小宦官进来禀报:“公公,外头有锦衣卫福建副千户冯虞求见。”

一听这话,刘瑾猛然坐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来得好,最近听说这小子风生水起,想来是有大票银钱上贡。再则,这也是个有主意的,与内廷似乎还算亲厚。待会子听听他的主意,说不定又是一条路子。想到这儿,刘瑾吩咐:“快带进来。”

没一会儿工夫,只听门外“噔噔噔”脚步声响,转眼间,一个身着飞鱼服拎着个包袱的小伙子进得房来,纳头便拜。来的正是冯虞,一边拜一边心里不甘不愿:“转世过来还没拜过几个,反正你来日无多,今日只当人死为大了。”

刘瑾在座上伸手虚扶。“哈哈,多日不见,越发的是精干了。”

礼毕,冯虞一边起身一边客气:“公公过奖,要不是公公一力提携,哪有冯虞今日。这个,一点土产,还请公公笑纳。”说着冯虞将那大包袱往刘瑾面前一递。

刘瑾也是个极好财的,而且是明目张胆伸手要钱,不给不行,否则就乖乖等着丢官罢职回家抱孩子吧。此外,各地官员进京朝拜述职都得给刘瑾呈上黄白之物,叫做“拜见礼”。少的要上千两,多的则五千两,手笔最大的此时已有二万两之多。这还只是见个面,若想办事还需加码,尤其是升了官,即刻便要重金相谢,叫做“谢礼”。送少了还不行,否则印把子还没捂热便会马上撤职。不过呢,如果吸取教训赶紧追加银子,官职又能马上恢复,如同变戏法一般。

当然,他自家贪钱不遗余力,别人贪墨若是被其查获,那便没有好果子吃了。对于打击官员失职和贪污腐败不遗余力,刘瑾独创“罚米例”,对失职、贪墨官吏按俸罚米,遭罚者往往倾家荡产。刘瑾当朝五年,瑾峻刑”,打击官员失职和贪污腐败不遗余力,执法之严,倒是颇有洪武遗风。只是,刘瑾自家索贿甚急,百官若是不贪墨,又上哪儿弄钱孝敬他去?如此“只许自家放火不许百官点灯”,不免令人啼笑皆非。

这两年,给刘瑾塞钱送礼的多了,这么大个头的倒也不多见。刘瑾好奇地接过缎子包袱,颠了颠,挺沉。解开包袱皮,里头是个长条楠木锦盒,再开了锦盒,里头这件物事大出刘瑾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