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如此无知(2 / 2)

而从王魁的角度,云山无疑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读书识字,还会技术,典型的实干型人才嘛!这个错觉则实在是王魁台缺这样的人了,忽然从天而降一个,王魁有点兴奋过头了。

不过总的来说,造纸坊在所有人通力合作之下初显成效了。

后唐清泰元年七月,竹林造纸坊。

“大哥,看,怎么样?没骗你吧!”王魁和楚行南一行人正站在荡桨槽前。.

“贤弟,为兄何时认为你骗我呢?”楚行南一面和王魁应答,一面目不转睛的盯着槽前两个大汉。

只见大旱轻轻震荡手里的竹帘,不时偏动将竹帘当入下方的清水池。而大汉对面则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将温热的竹浆汁慢慢的撒入竹帘。

加入的竹浆是加工好的竹料用适量的水调配而成,如果细看可以发现竹浆中有一层成悬浮物,也许这个时代只有王魁知道那便是纸纤维。

荡啊荡啊,纸纤维被细竹帘在竹浆中滤取,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泾纸膜。那便是王魁和楚行南最想看到的‘湿纸’。

“大哥,现在咱们能做三种纸,一种就是你面前的烘干出来就成,如果色偏黄,较硬,也是可书写的,好处是成本低些。.卖予人平时用即可。也可以在这种纸上均匀涂蜡,便可具有一定光泽莹润,也就更艳美,也就是现在用的最多的硬黄纸。 ”

“如果色泽偏白,那就是上品,纸质柔滑,均匀而偏薄。成色堪比洛阳纸。不过可惜我还没有把准确握方法,只是每道工序恰好的便可以出,这种纸没法高产。”

“还有一种加工周期更短的,不过一是太厚(纤维分解不充分),二是做不成大张,丧事用很合适。”王魁向楚行南娓娓道来,直听得楚行南合不拢嘴。.

“贤弟。当初的约定,为兄立马兑现。铺面我有,十天,不,五天咱们就能开张做买卖。”想了想,楚行南提起当初的计划。

“呵呵,这个大哥也不必着急。我想还是在等十天,一个是现在工匠的手艺还不是很好,每天最多出二百多张,咱们要开卖至少也要囤积一定数量的货物才是。还有一个是既然方法已经成熟,那么我便想着手扩建和招工,所以一时间也提升不了产量。”王魁把自己的打算说出,本想好好对楚行南开导解释一番,没想到楚行南并不给王魁机会。

“好,贤弟,一切为兄听你的,铺面方面我先准备着,你什么时候说好,咱们干。.不是还有最后一步吗?快带我去看看,这第一张我可要拿回去放起来,那也算是咱们兄弟开山之作罢。”

楚行南说完,急急忙忙的拉齐王魁王魁烘烤坊行去,全叔,云山,管家刘复快步跟上,大家全是满脸笑容。王魁一直忙着做造纸坊的事情,王魁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注意到,在竹林修路队上新修通的渔村小路岔口前有一批新客

长长的驼队,马匹不算多,不过每一批驮马的身上都挂满了沉甸甸货物,包裹严密,牵马的伙计个个风尘仆仆,显然是一支远行的商队,打头前,有一个骑马的汉子,不过却不是飞奔的那种,马匹前面还有一个活计牵着马儿前行。

“爷,这路咱们以前没走过,我也是十天前来的时候听老乡讲起才知道,听说是前面村子里一大户出钱刚修好的。”一个牵着马小厮模样的人对他身后一个跨着大马的壮汉乐呵呵的讲到。

“那你可曾探过?错了道耽搁了时间,爷可不饶你小四!”汉子看小厮说得开心,提醒了他一下。

“爷,我哪敢探都不探就带您过来啊,放心吧,过了江中午便有个村子,叫渔村,咱们在那里歇脚,吃点东西;”

“可以!”汉子简单的回答。

“下午天黑前便可到那个大户所在的庄子了,然后再在哪里落脚,……”

叫小四的小厮还在说,不过他没注意,他奉承的对象已经没有再听他说了。其实汉子明白,这小四不过为了分手的时候自己能多赏他几个铜板而已,而自己想知道早就已经问得清清楚楚了。

他在考虑的是别的,走南闯北的他本就比小四想得更远,想得更多。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www.69zw.com 来六九中文看书交同城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