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好心办坏事(2 / 2)

大宋帝国风云录 猛子 3698 字 2019-09-15

王和童贯到大同的理由是,亲临前线指挥,防止金人抢在宋军前面夺取了大同。

这个理由的确不错,但郓王在没有征得皇帝同意地情况下亲临大同,让自己身临险境,这本身就是违法的事。试想,如果王被李虎或者女真人抓住了,北虏以亲王来要挟大宋,这不仅让大宋颜面无存,更会严重损害大宋地利益。

王为什么公然违律?显然,这是童贯的主意。

童贯和蔡京把持quán bing二十多年,骄横跋扈,为所欲为,但人总有老地时候,三十

三十年河西,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也该到了败亡的时候。蔡京四上四下,不行了,而童贯封王了,人生到顶了,也要步蔡京后尘,但他显然不想放弃权势,所以他还要搏一搏,他这一搏,把汴京推到了一个非常危险地境地。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童贯的目的是什么。童贯纵横西北,战绩彪炳,在大宋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上,也算是一位强悍的统帅了,但他是内侍,是一位阉帅,这决定了他的人生,不论他的战绩如何辉煌,只要信任他的皇帝升天了,他就要从天上掉到地下,而现在皇帝为了挽救国祚,缓解危机,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手,打算牺牲他来赢得文官们的忠诚。

汴京懊悔不及,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先把童贯骗回京城。

除了童贯给了汴京一个措手不及外,郓王在奏章中同样给了汴京一个震惊。据虎烈府的消息,李虎在贺兰山与夏军决战,大捷,歼敌十几万,现正在攻打兴庆府。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那么李虎的实力不是被削弱了,而是再度增长。这样一支大军撤回大同,金军还能取胜吗?如果金军打败了,那么李虎接下来要干什么?所有人都知道,李虎要帮助郓王夺取皇统。王做了皇帝,李虎就能执掌quán bing,那天下还是不是赵氏大宋的天下?

皇帝勃然大怒。他采纳了文官们的建议,以为诛杀李虎就能挽救国祚,但现在看来,这根本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未能挽救局势,反而让局势更加恶化了。

历代历朝,只要牵涉到皇统之争,无不血腥残忍。父杀子,子弑父,兄弟相残,比比皆是。

本朝太祖暴毙,民间就有传闻,说太祖是被他弟弟太宗杀死的,其中真相当然无从知道,但太祖暴毙的确点重重。由此可知,当今日王被逼到绝路,他除了绝地反击还能干什么?就算他胆怯畏惧,但他的手下,和他利益密切相关的臣僚们,他们岂肯退缩?此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算为了自己的脑袋,他们也要拚到底了。

谁能想到,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但未能缓解危机,反而引爆了更大的危机。

=

白时中、张邦昌和李邦彦等人束手无策,只能暗自诅咒童贯。想骂都不知道怎么骂,明明知道这是童贯从中推波助澜,但偏偏找不到任何把柄。相比起来,童贯太厉害了,玩弄汴京于股掌之中。

虎烈府的事,宇文虚中和李纲最清楚,所以皇帝征询他们的意见。两个人看着怒气冲天的皇帝,一肚子怨气。当初给你献策,你不听,非要听白时中、张邦昌、李邦彦、梁师成、蔡攸这帮混蛋的话,现在事情搞砸了,你来问我们可有挽回之策,我们又不是神仙,哪有本事力挽狂澜?

现在形势明摆着,金国肯定要攻打代北,幽燕估计也是金国的目标,但虎烈府实力强悍,郓王和河东军正好也在大同,等到李虎从贺兰山撤军,代北固若金汤,金国最多不过掳掠一番而已,而对汴京威胁最大的肯定是李虎。

这一仗打起来了,汴京出卖代北的事情暴露了,郓王和李虎势必借口铲除奸佞,率军进逼汴京,夺取皇统。汴京的愚蠢、自私和短视引来大祸,自酿的苦酒自己喝,谁也没办法解决。

皇帝坚决不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当前形势下,大宋国力衰竭,无兵可用,而且国内动荡不安,北虏随时可能南下入侵,所以先逼着李虎打西夏,然后挑起李虎和女真人的战争,完全是正确的,是缓解危机的最好办法,舍此以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你们认为目前李虎值得信任,认为可以等到国内稳定了再解决藩镇的问题,但这是一厢情愿的事,金人要雄起于北方,要统一北方,金人肯定要解决李虎,而李虎的实力打不过金人,被逼无奈之下,李虎只有南下,也就是说,金人肯定要挑起李虎和大宋之间的战争,从而为它统一北方创造条件。从这个角度考虑,汴京的决策有错误吗?

宇文虚中和李纲相视无语。的确,对汴京来说,确保国祚安全是第一要务,这个决策没有错误,但因为其中掺杂了皇统之争和权势之争,这个决策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成了错误的决策,好心办坏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