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它到底在哪里?(1 / 2)

王牌大间谍 过街鼠 4379 字 2019-09-16

 [ 请到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

行车路上,秋林翻阅了大量的关于秉教起源的相关书籍。

秉教是藏族的启蒙文化,它保存了藏族人民在原始时代的大量的、较完整的精神文化遗产。

作为藏族原始社会的土壤中土生土长的宗教,为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让世人追寻,其根本原因,就是被佛教的潜移默化中的兼容吸收、最终消化!要想了解它的不能不从这整个的演变历史说起。

广大的藏区在古代社会,以部落为单位进行活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口亦极为稀少,对周围奇怪的现象无法理解,对自然界的压迫束手无策。

于是他们把生活中的得失胜败归咎于自然力,看作是自然的恩赐或惩罚,错误地把自然现象超自然化,并且进行崇拜,求得精神上的安慰,这就产生了幼稚的宗教观念。.而这些观念的具体表现就是“重鬼右巫,事羱羝为大神”,并进行各种祭祀仪式,这些祭祀仪式的主持者就是巫师,也就是最早的秉教徒了。

他们的职能是为人们“纳祥求福、祈神乞药、增益吉祥、兴旺人财之事”,或卜凶化吉、消灾息难,或“指善恶路,决是非疑”,或“为生者除障,死者安葬,幼者驱鬼,上观天相下降地魔”。据称,今甘南舟曲藏族中,还可看到秉教的较原始的面貌,他们至今把秉教祭司(或巫师)称“秉布”、“俄巴”。

“秉”字,最初是对流行藏区的原始宗教巫师的称谓。

尔后“秉”逐渐变为人们所信仰的——宗教的教名。

秉教起源于古代的x藏高原,具体而言,最先起源于西部阿里地区,也就是古代著述大多提到象雄。.

辛饶米倭被认为是秉教的原始人,据传说,他是与佛祖释迦牟尼同时代的人。

辛饶米倭在秉教中的地位,就象释迦牟尼在佛教中地位一样。

秉教起源很早,在藏族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的时候,就修建了第一座秉教寺院——拥忠拉泽色玛。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秉教形成了三个宗派:笃秉、洽秉和觉秉。

笃秉起源于前藏雪文地方一个叫汝辛的巫师,时间是在第六代赞普达赤赞普时候。汝辛是当时秉教中最有名的大巫师,他不仅能通鬼神,而且还能役使鬼神。他把秉教以前的各种巫术加以总结,并把各地的教徒联合起来,形成了笃秉派,后来被称为秉教黑派。.

笃秉形成后,藏区一时间巫术盛行,这种只重巫术的结果是逐步加剧秉教与赞普王室之间的矛盾。到了布德贡杰赞普时候,这种矛盾已经相当激化了。为了缓和矛盾,秉教教徒从克什米尔、勃律和象雄请来了三位秉教巫师。这三位巫师给秉教注入了一套教义,结束了秉教没有宗教理论而只重巫术的历史,这样就形成了洽秉。

洽秉在藏区一直盛行到吐蕃王朝。在吐蕃王朝中期,佛教经尼泊尔传入藏区,佛、秉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始相互大量地兼收并蓄。这种佛教化的秉教就被称作“觉秉”,“觉”在藏语里是翻译、改变、染色的意思。这是一个漫长而带有血腥的过程……

大约在一千四百年前,当佛教传入藏区后,佛秉之间曾有过长达数百年的较量,相争相融是两教斗争的最终结果。.

早期的吐蕃以“秉教治国”,历代赞普身旁都有秉教师,参与国政。而且秉教的巫师、占卜者往往都由大臣的儿子担任,他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权力集团。

一代英王松赞干布即位后,决心扭转王室权力失控的危险,尤其在意识形态方面需要注入一种新的思想。正在这时,佛教传入,他看到了希望,便大力宣扬倡导佛法,翻译佛经,迎请大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入藏,先后建造桑耶寺和大小昭寺。这种压抵秉教的举措,引起了秉教集团的强烈不满和抵抗。

松赞干布去世后,佛秉之争进入白热化。杀死哥哥获得王位的赞普朗达玛用极端的措施灭佛兴秉。.

三年后,朗达玛又被佛教徒射杀。吐蕃王室发生内乱,在平民起义的大潮下,吐蕃王朝崩溃。从此藏族社会进入了长达400年之久的动乱时期。几代藏王精心扶持的佛教也遭重创。历史上把佛教传入x藏到朗达玛灭佛这一时期,称为藏传佛教的前弘期。

两百年后,大约在十一世纪初开始,佛教才又从今天的甘肃、青海和阿里这些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以星星之火开始复燃,逐步向青藏高原的中心发展,这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始。

后弘期的佛教接受第一次传教失败的教训,开始大量吸收秉教的仪式仪轨,法物法器为我所用。尤其是吸收秉教的生命观念,以适应藏族的心理定势。众多的秉教所拥有的山神战神也请进寺院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这种佛教本地化的过程也就是藏传佛教确立自己风格的过程。.藏传佛教从此便以燎原之势在广柔的青藏高原上传播。

其间教派林立,也说明藏传佛教发育的完善。尤其是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四大教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和后来的格鲁派,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中坚力量。

此时的秉教也并没有歇着,朗达玛灭佛的暂时“胜利”,并没给秉教带来发展。秉教在反省和思索,转过来采取积极的姿态学习、吸收佛教的精华,尤其是建立起秉教理论体系,完成了许多秉教经典,以它山之石垒筑起自己的大厦基石。

这种佛秉两教相融合的现象,使今天的人们很难准确区分各自的传承。

但是,徐福在孜珠寺的几天游历中,还是注意到了秉教自身的不同于佛教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