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洛神赋图》(1 / 2)

捡漏 高架红绿灯 0 字 2021-09-14

 : 红绿灯再求支持

那是一幅绢画,长大概在六米左右,宽大概在三十厘米上下。画中的人物肩若削成,腰如约素,飘飘欲仙。整幅画卷仿佛是一本连环画一样,讲述了一个千古传唱的邂逅。

看到这幅画,于飞的呼吸一下子急促起来。

这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摹本于飞难以置信的说。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与与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作品并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名气非常之大。但是可惜的是,此画真迹已经失踪,现流传的版本皆为摹本,分别藏于辽沈省博物馆京都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处。于飞在参观故宫过这幅画,因此一眼便认出来了。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的。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主要描述了曹植早年与当时蔡县令甄逸之女甄宓的感情故事。甄宓后来嫁给了曹植之兄曹丕,生下了明帝曹叡后,惨遭迫害致死。洛神是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溺于洛水而化为神,世人称之为宓妃。据传曹植获得宓妃遗枕,感叹之下作此赋以抒发对其爱慕之意以及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顾恺之领会了曹植原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在画中随着情节的不断展开。所绘宓妃顾盼生姿情意绵绵的表情也恰到好处。画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当,在一幅画面中展示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如画中二人初见的一幕,曹植站于岸边。痴情地望着远方水上的洛神,她飘动的衣带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凸显了她的仙气,而其对曹植的爱慕之情以及欲去还留的动态,也充分表露了她矛盾的心理。随着情节的展开,顾恺之在画面中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的多次相见,最终洛神驾着六龙云车于云端中渐去,留下曹植恋恋不舍地离开。

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是开创中国人物画的鼻祖。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他的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被后世称为铁线描。唐代张彦远对顾恺之的画评价为: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雷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也。此幅作品无论构图情节的展示人物的刻画以及笔墨绘画技巧方面都可称得上是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之瑰宝。

虽然没有细看,但是于飞感觉到这幅洛神赋图比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宋代摹本更加的传神。难道说这幅画竟会是顾恺之的真迹吗

于飞的想法刚刚生出。便马上被自己的摒弃了毕竟这个想法实在太荒诞了

洛神赋图遗落已久。就连乾隆皇帝称为妙至毫巅的洛神赋图都只是宋代的摹本,而非真迹。也就是故宫博物馆中所藏的那幅,画上不书洛神赋文,亦无名款,从画法绢色等方面研究应该是宋代的摹本。

于,你真的是好眼力。爱丽丝说道:我喜爱收藏书画,但是因为习惯,我还是比较喜欢欧洲的书画,对于中国古老的画作,也许是我欣赏不了,所以收藏的并不多,但是这一幅却是我唯一收藏的中国画。甚至我对它的喜爱远远超过了大部分的欧洲画作。

虽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了解多少,但是爱丽丝还是从画卷中读出了一份凄美的爱情,这让她对这幅画爱不释手。

于飞当然知道爱丽丝说的并不是假话,从这幅画陈列的位置便能看出来了。

巴法亚先生。于飞微微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能不能借您的放大镜一用

当然没有问题。巴法亚一愣,他没有想到作为一名收藏家,于飞竟然没有随身携带放大镜,他是对自己的鉴定水平太有信心,还是说是太过自大了

于飞鉴定古玩当然并不需要放大镜,之所以要这么做当然是为了贴近观察这幅画,以免被两人看到了他脸上吃惊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