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亡秦川论(2 / 2)

转眼过了两日,离出兵渡河只有一日的时间。

龙天羽出了帅帐,站在高台,放眼四顾,在四周山川的重重包围之下,黄河沙滩上骏马嘶腾,仰天长鸣吗,无数的旌旗迎风招展,磨的铮亮的刀锋枪头闪着灼灼寒光,映照着战士们兴奋的面庞。

“渡河!渡河!渡河!”

汉军将士见到主帅登上了点将台,大声呐喊,士气如虹,向汉王表示自己的渡河作战的决心。

龙天羽轻叹道:“有了如此气势的将士,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二十万汉军,区区卫国如何能敌,一个月内,定能大破卫军!”

在他身后不远处的将领们听到汉王的誓言,都摩拳擦掌,准备好好搏杀一场,立下头等功勋。

龙天羽站在高台上,眺望四周群山,山川巍峨,黄河滔滔,华山在西,中原在东,地势险峻密集,他转身问向张良道:“地形险阻,用来固守河山,武器装备和法制规章,用来统治国家,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吞并七雄,巩固边塞,何以沦为今日天下义军的局势?太傅,你来评论一番,让诸位将军知晓……”

张良依君臣之礼走上前行了一揖,然后转身望着台下阶站立近百名武将谋臣,慷慨说道:“秦孝公占据峣山和函谷的险固地势,拥有整个雍州之地,君臣牢固把守,随时窥视着周王朝的政权,大有席卷天下,包括宇内,囊括四海的劲头儿,并吞八方极远之地的心气儿,就在这个时候,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令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整治攻守的武器,对外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们相互争斗,于是秦国像两手相合那样容易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接了秦孝公的治国事业,遵循着先人留下来的策略,向南面夺取了关中,向西南攻取了巴蜀,向东面割得了肥沃的土地,像背面夺取了冲要险阻的郡邑,诸侯因此而恐惧惊慌,相会结盟对策来削弱秦国,他们不吝珍贵的财宝和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人才,采取合纵策略缔结盟约,相互支援为一体。”

“当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公子,都英明智慧而忠信诚义,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才,尊重贤士而器重土人,他们相互约定实行合纵联合抗秦,破坏秦国的连横策略,联合韩、魏、赵、燕、齐、楚、宋、卫、中山等国有关人士。”

“于是六国人才,有苏秦、宁越、徐尚、杜赫这些人替他们策划;有乐毅、齐明、周最、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田忌、廉颇、赵奢、戴它、倪良、王寥这些人统帅军队,争雄一时。”

“可最后诸侯们统百万兵杀到函谷关下,秦人开关迎敌,九国师却最终兵败溃散,秦无亡矢遗簇之费,而天下固已困矣。於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馀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彊国请服,弱国入朝。”

“到了秦始皇,发扬六代传下的功业,像驾车似的挥动长鞭来驾驭各国诸侯国,吞并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灭亡了六国诸侯,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控制天下,威震四海。随后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卻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亦不敢贯弓而报怨。於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谿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国拥有百万雄师轰然倒塌,义军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汉王当年一人倡导起义,秦王朝七代宗庙就被毁坏,连秦王子婴也死在了别人手中,被天下人所讥笑,这些都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后来防守天下的形势不同的啊!”

诸将听了张良滔滔不绝的精辟言论,都陷入了沉思,颇为受教。

龙天羽点了点头,感慨道:“是啊,世人都说我龙天羽有如神助,能击败庞大的秦朝,其实熟不知这是历史的必然,即使没有我龙天羽,也会有别人率先起义,完成这个目标,如今我大汉正在吞并天下的道路上,诸位将军切记胜不骄,败不馁,善待将士和百姓,我们君臣上下同心协力,让汉室江山能延续数百年、上千年如何?”

百余将领及谋士蓦然拱手半跪,异口同声道:“臣等鞠躬尽瘁,为汉室千年基业,死而后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