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会见房彦藻(上)(2 / 2)

隋末逐鹿记 梧桐疏影 3886 字 2019-10-08

正月中,王世充命令各军分别建筑浮桥,由于新增援来的部队和王世充本部之间缺乏配合,另新来的部分将领隶属于东都新贵,也看不起屡次败给瓦岗军的王世充旧部,故而,各军之间存在着不

盾,因此存在的问题就是,新来的忙着争功,加快速一心想生擒李密,与瓦岗军交战过的部队则心存恐惧,建桥时小心翼翼,生怕被瓦岗军突袭。

造成的结果就是,各军造桥的进度不一,桥先造好的先过河,一旦过河,就率先向瓦岗军发起了进攻,而旁边的友军还在忙着搭桥,来不及参加作战,各个部队之间毫无配合。

从东都来的军队冲在最前,因为是生力军,再加上他们对瓦岗军毫不畏惧,甲冑和武器之类的都是最优秀的,故而他们很快便攻破了李密军营的第一道栅栏,李密营中的士卒没有料到敌军的攻击力如此强大,措不及防之下,十分惊慌,纷纷四散奔逃,眼看就要溃营了。

而这个时候,王世充在河边懵然不知,他想要改变各军步调不一的混乱情况,以防受到李密的反突击,于是命令传令兵吹响牛角,收拢队伍。

攻入李密大营的军队有的听令,止住了攻势,开始退兵,有的则仍然继续向前攻击,不过,由于攻守不平衡,给了瓦岗军以喘息之机。

乘着敌军的压力减小,在大部分隋军撤退的当口,李密率领数千名敢死队紧随退兵之后,发动了凶猛的突击,王世充的军队不知该继续撤退还是还击,他们无法抵挡瓦岗军的冲击,军阵完全崩溃,士卒们乱糟遭的,争抢着涌上浮桥,向洛水北岸逃去,结果许多人掉进河中,淹死的就有一万多人。

王世充本人在身边卫士的保护之下,好不容易才逃回了北岸,而这个时候,北岸还没有渡河的各军看见对岸隋军失败的惨状,已经吓得全部溃营。

王世充一边逃跑,一边在路上收拢士卒,他不敢逃向东都,害怕被越王降罪,在帐中幕僚的建议下,他率领残部向北逃往河阳。

当天晚上,由于失去了辎重,军队之好在野外露营,时值严冬,又突然刮起了大风,接着又下了暴雨,军士们大都从洛水里爬上来,衣服透湿一直没干,被冰冷如铁的寒风一吹,个个浑身筛糠一般打颤,在路上又冻死了一万多人,逃到河阳,王世充所部之存留了数千人。

王世充羞愧难当,不敢住进河阳的府邸,而是将自己关进监狱,然后上表向越王杨请罪,希望采取以退为进的方略,保住自己的老命。

越王杨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真正管理东都政事的是元文都,卢素等官员,他们知道王世充战败的消息,自然暴跳如雷,恨不得立刻杀了他,但是,由于他抽调了许多兵力给王世充,东都的留守部队军力空虚,要是杀了王世充,也就没有人再去对付李密,况且,王世充还有数千人,要是派使者去取他性命,他狗急跳墙,说不得会起兵谋反,那更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最后,杨只能依元文都等人之言,派出使者前去河阳,赦免了王世充,召他回到东都,赏赐给他很多金帛,送了几名美女,以抚慰那颗很是受伤的心灵,以便让他重整旗鼓,继续对抗瓦岗军。

王世充派人四处收拢那些逃散的士卒,又得到了一万多人,他重新驻扎在含嘉城,从此再也不敢出战了。

李密率军乘胜进据东都附近的金墉城,把破烂不堪的门堞、庐舍修好,让军队驻下。连东都城内都可以听到李密军队咚咚的战鼓声。

不久,李密率领三十多万兵力,在北邙山(在洛阳城北,上有魏宣武帝元恪的陵墓。)脚布成军阵,浩浩荡荡向南逼近东都上春门。

二月一日上午,大隋金紫光禄大夫段达、民部尚书韦津率领隋军出战,面对李密大军,隋军还没交战,就全线崩溃,段达由于跑在最先,很快逃回了城内,民部尚书韦津慢了几拍,被随后赶上的瓦岗军砍去了头颅。

李密挥军对东都发起了第一波攻城,由于护城河太宽,城墙太高,瓦岗军缺少大型的攻城器械,无力攻城。

最后,李密决定采取长期围而不攻的办法,他知道城内的粮食几近枯竭,隋军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在瓦岗军巨大的胜利影响下,偃师、柏谷及河阳都尉独孤武都、检校河内郡丞柳、职方郎柳续等都率领各部向李密投降,孟海公、徐圆朗等人向李密派出使者奉表劝李密称帝,李密的部下也在裴仁基的带领下上表请李密即皇帝位,李密不允,说,东都还没平定,谈称帝还为时过早。

就在这种情况下,房彦藻,郑颋等人从黎阳出发,向东,向北推进,分道招抚宣慰各郡各县,而前来招抚夏王高畅的则是房彦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