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 天下大乱 第三章 水上情报网(2 / 2)

治理水患正是西门豹的长处,条条框框,或堵或疏,无不一应周全。其中最令姬凌云看中的是其中的注释。</p>

在注释中,西门豹说:“水患之尤,不在于虚幻之鬼怪,而是在于人为。最好的防范方法是多种树木与黄河四周。”</p>

这保护植被可是数前年后的东西,西门豹能看透这点,实属不易。</p>

姬凌云问道:“西门先生,这注释中的学问高明的很,你是从何处得知的?”</p>

西门豹一愣,那注释只是他的一个想法,并未求证,惭愧道:“这个……却是属下胡言,并没有依据。但属下研究过此道,确实发现草木丰茂的地方不易发生崩塌,而荒芜之地往往是最先塌陷之处。”</p>

姬凌云动容的想到,古人或许没有后世的科技那么发达,但他们这种多看多想多研究的做法确值得赞叹。</p>

姬凌云道:“这点寡人许了,其实这道理非常之简单。好比搭建房屋,要想房屋结实,必先选好根基。 而草木正是土地的根基,它们的根茎死死的抓着地面,深入地底。一两棵不值得一提,但千棵万棵,甚至十万,百万,它们所有的力量聚集起来,足以对抗洪水的冲击。”</p>

西门豹为之一怔,这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对那时代的人来说,却是难得一闻的稀罕事情。</p>

西门豹双目亮了起来,咀嚼他的话意,露出深思的神色,不自觉地点着头。最后叹服道:“大王,智谋鬼神难测,西门豹佩服之极。”</p>

姬凌云暗叫惭愧,若不是自己多上两千年的知识,只怕自己在这些奇才当中连屁也不是一个。</p>

伍子胥本来对姬凌云如此看中一个新人,还有些微词,觉得他有些过于草率,将临淄这吴国将来的经济命脉交给一个生人打理。但看完这上千字迹后亦动容道:“这西门豹当真是一个少见的人才,这临淄宰之位当真非他莫数。调教个十几年,兴许还是为相之才,这临淄确实可以托付于他。”</p>

赞叹之余,对姬凌云的用人,识人之术更加的佩服。高兴的暗道:“吴国有了大王真是历代先王积累下来的恩德。”</p>

一代名将,四朝之臣,对吴国的将来充满了向往。</p>

姬凌云看着开发河运这一条道:“这开发河运是一条很好的政策,寡人觉得这里面有着丰厚的利润,我们应该将这利润控制在自己的手上。”</p>

姜良摇头道:“这样不妥,若是我国掌控这河运,各国诸侯怕我们以此来危害他们,不会配合我们行动。”</p>

姬凌云沉声道:“我意正是如此,寡人不但要建造陆地上的情报网,还要在长江、黄河,以及所在流域的各个地区建设一道严密的水上情报网,帮助我国获取更多的情报。”</p>

伍子胥震惊道:“不错,大王这种想法胆大,前无古人。同时,老夫也觉得非常之有效,最了解各国行情的,这商人做不二人选。尤其是行脚商人,他们见多识广,对于各国的动向最知道不过了。这河运一起,行脚商人必将蜂拥而至。那时,船上将会是最好打听消息的决佳之地。”</p>

西门豹想不到自己治理临淄的方案竟能用在这军政之上,细细一想,提议道:“不如这样,我们暗中扶持一可靠之人。给他资金,赠送他运输大船,支住他起家。表面上他是一大商,但背地里却是我国内应。等到对方发达之时,所得之利润,我们可以同他五五分账。”</p>

姬凌云一拍大腿道:“这主意甚妙!如此一来,既不会遭受各国阻碍,也可不受人怀疑的收集情报。”</p>

伍子胥笑道:“此事关系我吴国之将来,必须尽快处理。但也不可草率行事,尤其是这人选问题,必须慎重。”</p>

姜良沉吟片刻道:“我有一人选……不知是否可行。”</p>

PS:临时有事,今晚一章,可能要等到明天了。抱歉!(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