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二相博弈(2 / 2)

“来我西羌国中为官,岂不美哉?”

听闻着这一番突如其来的劝诫之语,杨阜面上不自觉的就浮现出了浓厚的笑意。

若不是顾及着丞相雅丹的颜面。

恐早已是笑出了声。

什么情况?

外夷番邦,版图不过大汉一两个郡的规模,竟是劝降于他?

此怕不是脑子坏掉了。

但瞧着此时间杨阜一时间有些沉默不语。

雅丹以为猜测出了他的数分心意,面上所流露的浓浓自信笑容不由越发的畅快起来,片刻功夫后,还出言劝慰着:

“先生,看您如此犹豫,本相倒也能猜测您在作何而想。”

“哦?”

“丞相尚且还有读心术的超能乎?”

此话一出,杨阜也顿时来了兴趣,反问一句道。

“哈哈。”闻言,雅丹畅笑一阵,遂道:“本相哪会异人所捣鼓出的那玩意,只是通过先生的一些外部环境以及履历从旁分析罢了!”

“想来您目前犹豫不定,就在于未下定决心。”

“概因大汉之领地远甚于我西羌,兵锋军威之盛也令凉州众羌氐各部族无不是纷纷畏惧不已。”

“故而,先生心下觉得弃大汉而归我军,乃不明智之举,是否?”

这一言言的言语徐徐吐落。

杨阜很想竖起大拇指予以给其点赞。

雅丹这想象力,啊不,应该说是脑补能力极强。

他自认为自己的内心就该是如此所想。

诚然,从普通人的内心深处来论。

杨阜并不会认为雅丹所言有误。

大汉贵为大国,立国至今已是数百载。

虽如今内乱不止,可映现在外围蛮夷的印象,依旧是那个军威威慑诸方的军事强国。

换做任何人恐怕都并不会背汉归羌的选择。

杨阜听闻,只是微微一笑,一切就已经尽在不言中!

眼瞧于此。

雅丹细细观察了片刻,从其面色上读取不到丝毫有用的讯息。

自然是一时无法窥其心思。

沉吟了一阵,只得再度说道:“其实先生如今所虑者,皆不足为虑!”

“虽说我西羌国目前版本比不上大汉,但吾王励精图治,且十分赏识人才,只需数载之间,我国的版图就将大大扩张。”

“并且是不逊色于大汉的超级大国。”

话落于此,雅丹面上所浮现的神情亦是越发欣喜不已。

“且先生本就为汉臣,若能归我国中为官,一旦此番你我两国盟约已成。”

“那日后有先生从中斡旋之下,两国关系亦定当亲如兄弟,互相提携。”

“此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先生可切莫错此良机呢?”

一语落的。

杨阜不仅仅敏锐力过人,捕捉信息的能力也异于常人。

此席话方一落下,

似乎是雅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杨阜不动声色地相问道:“雅丞相以为,此番贵国与我大汉结盟,几率几层乎?”

已是捕捉到了这浓浓一番话的他,也忽是试探性的相问着。

此言一出。

并肩一侧的雅丹随即才是反应过来。

眼中敬佩之意不由再度重了数分。

他没有料想到,自己激动之余,无心所透出的一句话,竟然就被关键的捕捉到了。

虽说己方有与之结盟的倾向。

即便对方有所知晓也并未有何影响。

但此人能准确听闻别人话中之语,冷静判断分析,就已经非同小可了。

眼见于此。

雅丹似是清了清嗓子,既然自己这边的意图大致已经是暴露了出来,转念一思,他也觉得并非是坏事。

索性,也径直沉声吐落道。

“先生高见!”

“虽然我西羌与大汉中途有不少的羌氐各部族盘踞,且路途遥远。”

“但两国联合,却有着无尽的利益。”

“吾王雄才大略,又岂会看不清局势乎?”

耳闻着此番雅丹所浓浓透露出的自信话语。

杨阜遂也是面露笑容,附和性的相问道一句:“却不知雅丞相所指何为?”

一言而出。

此时间,雅丹的神情亦是快速间就无比严肃了起来。

面色透着郑重之色。

肃然道:“大汉在东,我西羌于西环伺。”

“若两国相交,则不会有丝毫的利益纠葛。”

“反而能够相互提携,携手扫清四方威胁。”

“此举岂不是将于两国有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