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史料与史实(2 / 2)

“印度古代唯一一次统一,要归功于一个男人...旃陀罗笈多...这是一个谜一样的男人,没有人知道他是从哪里出来的...只能按着他的姓氏来推算,他的家族大概是养孔雀的,虽然属于刹帝利,不过应该是低级别的贵族...据说,这个人曾当面辱骂亚历山大而获罪,不过亚历山大显然没有将这个年轻人放在眼里,将他驱赶出去了...”</p>

“在亚历山大离开之后,这个年轻人带领发动了一次起义,赶走了马其顿人,建立了孔雀王朝...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名鼎鼎的阿育王,见到这位旃陀罗笈多,都得低下头来喊爷爷!因为他就是阿育王的爷爷。”</p>

“孔雀王朝灭亡之后,印度就再也没有能统一过了...”</p>

陈教授在从前总是告诉学生们要客观的对待历史,不能贬低他人的历史,可是在今天,他又有些奇怪的挖苦印度,这让陈艾有些无法理解,他看着身边的林静静,问出了自己心里的困惑,林静静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知情,坐在他身后的张平却回答道:“我听说,教授的哥哥参加过对印反击战...为了救人而牺牲了...”</p>

“陈教授哪怕谈论RB的历史都不会有明显的愤怒,只有对印度的时候...就会这样。”</p>

陈艾点了点头,有些明白了。</p>

至于下午的文献学,老师则是教给他们文献分析法,所谓的文献分析法,也是历史文献里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同时,他也会通过某一时期的文献来举例说明,刘寻拿来举例的就是《晋书》,在二十四史里,晋书大概是最受质疑的,因为晋书是唐人所编写的,刘教授开始分析文献,他严肃的说道。</p>

“按着文献统计学,我们能通过三国志等成书较早的史书来计算出当时各国的大概人口,而看晋书,其中一场战争所阵亡的士卒人数就差点超过一国之总人数了...这就很奇怪啊,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办法,甚至可以用考古学的资料来佐证...最后能得到的结果就是晋书里头夹杂了太多的神话以及民间故事...很多内容严重的与史实不符!”</p>

“二十四史普遍都存在一些情况,像南史啊,陈书啊,甚至史记,汉书都存在质疑的情况...对明史呢,也有很多人提出质疑,认为清朝编写明史时间太久,故而很多地方是虚假的...不过呢,耗费时间长短跟史料是否真实是没啥关系的,在文献学领域里,其实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明史是二十四史里最完整的,最具有学术价值的...”</p>

“这一点呢,史学家也没有能统一意见,咱们就更不用详谈。”</p>

“有人说明史是在污蔑明朝,也有人说明史是在刻意帮着明朝皇帝遮掩罪行...比如世宗朱厚熜,在明史里的评价是中材之主...光宗朱常洛在位只有一个月,明史说他潜德久彰,海内属望...”</p>

“具体怎么样,那就要等你们学好文献学,能够妥善的运用自己全方面的知识,来甄别明史之真伪了...因为年代较近,辨别真伪还是比较容易的...明清出土文献也是最多的,没有被破坏的文献数不胜数...这就是我们文献学的作用了,冷静的,严谨的,去对待某一时期的历史,不黑不吹,事实说话,客观评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