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用人重材还是重人品?(2 / 2)

调教初唐 晴了 0 字 2021-07-29

“侯君集的为人,魏某以为,虽然其心胸稍显狭隘,但是才略及胆识,皆有大才,文韬武略皆是上上之选,正所为出将入相之才。”魏征叔父沉声道。</p>

老爷子禁不住微微一皱眉:“玄成你,老夫也知侯君集之才,然我观其人品,却非是有雅量度人之人也,又喜自耀其功。老夫以为,为相者,首先所为应是包容善纳,能与能共同而不偏倚,而后方论其材是否可堪其用。”</p>

“不然,征以为,才能是锻炼出来的,性格是可以教化的,且侯君集自贞观十二年为吏部尚书以来,典选举,定考课,出为将领,入参朝政,并有时誉。如此之材,若就因其之性格而弃之不用,这岂不是让陛下又失一贤才?”魏征大叔正色道。</p>

老爷子不死心继续劝解,可是魏征大叔倒与老爷子斗个棋鼓相当,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我也算是听出来了,原来魏征曾与父亲商议,欲向李叔叔荐太子左庶子兼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仆射,不过魏征大叔是以人的才能来看人,而我家老爷子却先重其人品,所以,两人为了这事此前就争了一次,这一次,看样子就是谁也没办法能说服谁。</p>

不过,我可是记得清楚,魏征死后的墓碑原本是李叔叔亲手所书,可因为太子作乱,引起了一系列的动荡,李叔叔好像就是因此事而怀疑魏叔叔的有因私营党的嫌疑。后来,李叔叔又得知消息:魏征曾将自己记录的与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拿给负责编写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原来就一肚子邪火的李叔叔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更是火大。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一怒之下下旨解除婚约。而且还亲自砸掉了他亲自撰写的魏征大叔的墓碑。</p>

“叔父大人”我终于是忍不住也开了口,不过别的,就为了他是魏征,历史上我最佩服的诤臣,我不希望魏叔叔因为这一件事而重蹈历史另一颗时间树的覆辙。</p>

-----------------------------------------------------------</p>

魏征大叔眼下正跟我家老爷子争的面红耳赤,唾沫星子乱飞。听我开了口,魏征大叔不由得一愣,抹了抹嘴角的白沫,才有些愕然地与我家老爷子相视一笑:“瞧瞧,咱们俩在这儿争来执去的,倒让这些个子侄看了笑话。”</p>

“没,决没有笑话的意思,不过,侄儿但有一言,不知……”</p>

“哦?”老爷子正在喘气,瞅了我一眼:“你且说说,为父与你魏叔父听着便是。”</p>

“是,孩儿以为,魏叔父荐人,乃是首重其材,这一点,小侄倒也有些想法。纵观秦汉以来,有才之士数不胜数,春秋战国之时,更是名人倍出,李斯乃先秦之宰相,论其材,天下出其右者能有几人?”</p>

我这话,别说是魏征大叔,就连我家老爷子也点头,李斯是什么人,天底下大家都清楚得很,秦朝的宰相,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p>

“……书谏逐客,妒杀韩非,秦始皇死后他干了啥?与赵高合谋私改遗诏,逼杀扶苏蒙括,如此种种,恰证明了一点,才能是可以培养的,可是人的性格与品行,却是极难扭转的,特别是侯大人往日种种,陛下也同样劝戒了多次,可结果如何?嗯,其实这种非议大臣之事,本不该由我这个晚辈来说,可是小侄也与父亲一般,还望叔父大人三思而行。”</p>

“论人还是论材?……”魏征大叔一直到告辞的时候,还在那儿细细地琢磨着这句话,这一切,只能靠魏征大叔自己来考量了,我只是不希望看到这一对相得的君臣,却在阴阳相隔之后,反而猜忌了起来。</p>

“伯父与遗爱贤弟此言,甚合吾心,伯玉也曾数次劝过父亲,可是他就是,希望伯父和贤弟今日之言能有所获吧。”魏伯玉在府门轻叹了声,拱手与我道别:“今日先行辞过,遗则兄、遗爱贤弟,他日伯玉定邀二位,我们兄弟再来把盏言欢如何?”</p>

“一定,对了伯玉兄,可别忘记了你答应小弟的事啊。”我朝着魏伯玉拱手笑答道。</p>

魏伯玉很是了然地一笑:“呵呵,贤弟之邀,兄定不辞,过几日,伯玉自会去瞧上一瞧,告辞!”</p>

--------------------</p>

PS:以下不算G:第三更到达了,越看史书,越加的发现自己的知识之浅薄,汗颜哪,实在是太汗颜了。各位大大看了洗洗睡吧,眼下可不算早了。</p>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CMFU.COM" target="_blank">www.CMFU.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