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前奏(1 / 2)

 三月,生机盎然的三月,三月是世间万物尽情展现生命魅力的季节。鄱阳湖的三月也一样,岸芷汀兰,芳草萋萋,湖面上渔船来往,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荡起一阵阵浪花。大自然对鄱阳湖是慷慨的,优美的环境,丰富的特产,千年长响的石钟山忠实地提示着人们,历史是不会因个人的原因而停留的。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站在船头,看着这美景,杨一心里不由想起王勃这千古绝唱。与石达开约见的地点杨一选择在这鄱阳湖面上。在后世的年代里,杨一也曾经在空闲的时节,桃李喧嚣的都市,躲藏到这大自然中来,每日里倾听籁,享受大自然带来的这一份宁静也祥和。有很多时候杨一曾经想永远地停留在自然的怀抱里,可现实不允许,只要上头一声令下,就算杨一躲在天涯海角,他们都有办法能找到自己,每次与自然的告别就意味着又一次惊险旅途的开始。如今老天爷把杨一送到这个世界来,虽然躲开了那种刀口舔血的生活,可杨一又来到一个他不能逃避责任的世界。天朝上邦,泱泱大国如今以沦落成这般田地,人为刀徂,我为鱼肉堂堂中华竟成了别人嘴角里的一块肥肉,人人以能吃之而后快。

既然老天爷安排自己来到这个年代,就让自己尽力来改变一切吧。

楼船很华丽,虽然杨一没有刻意要求,但留守湖口的李柱子还是很卖力地弄来这一艘华丽的楼船,其级别有点像现在的豪华游艇。

把石达开约到这湖面上来谈判,杨一是本着公开的原则,希望在这里石达开能放弃戒心,和自己达成共识。杨一来的时候只带了两个警卫,这也是想表达自己的诚意。

三两个姣好的女子弹奏着美妙的乐意,当先的一个女子手持铁板高唱水调歌头,一曲大江东流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道尽了人世间多少沧桑和无尽的豪迈。

相约的时间到了,湖面上依旧是一片平静,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激起一道道涟漪,微风吹面,使人心旷神怡,吹皱了这烟波浩淼的湖面。终于远远地看见一条快船朝楼船这边赶来,应该是石达开来了。杨一赶紧让人把船停靠在草鞋山边的小码头上,等待着石达开的到来。来船在湖面上行驶地飞快,风帆鼓起,船铉两边各有四只撸在不断击打着湖面,飞也似地朝着杨一这过来。

湖面起风了,来船越来越近,肉眼已经能够看见船上人的轮廓,杨一赶紧喊到船头,整一整衣襟,怎奈疾风劲吹,吹乱了头发,吹起了衣带。

终于可以清楚地看见石达开了那高大魁梧的身躯了,南人多瘦小,石达开也许算的上是个异类,来自广西边陲的他居然也生得如此高大。石达开一付清朝习惯的打扮,既然名义上已经投降,原来太平天国的那一套行头也就不好意思在穿出来行走了。

虽然看起来有些憔悴,但看得出来石达开出来前是仔细收拾过的。一件海蓝色的长袍,一顶镶有绿玉的小帽,衣着虽然看起来都很普通,但质地绝对是上乘的,衬托出石达开这些年的地位和宝贵。

杨一站在船首,冲着石达开拱手称道:“石先生,杨一在此等候多时了。”就在杨一打量石达开的同时,石达开也在观察杨一,怎么看都象一个公子哥的杨一,怎么就把太平天国的百万大军消灭了?没想到自己和同僚们居然败在这么一个小白脸手上,而且败得如此痛快,虽然有自己人内讧的原因,但自己不也几次败在杨一手上了吗?看来杨一真的是太平天国的克星,也只能这样解释了。

这段日子石达开过的很不开心,回想起当年一同起兵造反的兄弟,永安封王的朋友们,如今还健在的就自己一个了,太平天国的辉煌大业已经是昨日黄花,不复存在了,想想还真有点揪心。如今自己也要面对命运的最后裁决,一切都看老天爷的安排吧。看着意气风发的杨一在召唤自己,石达开也赶紧拱手回礼道:“杨大人,石达开路远,来的迟了,大人莫怪。”两船相靠,停稳后一块踏板被架在两船工之间,石达开顺着踏板来到了杨一的楼船之上。

上得楼船,石达开意识地观察了一下楼船的人员,除了几个弹奏唱歌的女子,再有就是杨一和两个贴身的警卫,看到这一切,石达开放心许多,暗地里松了口气,看来杨一没安什么坏心,这应该也算是一个好兆头吧,石达开虽说这一趟来也没抱着能安全回去的希望,来之前他已经交代手下,让他们加强戒备,如果自己两天内没有音迅,大家就可以各自逃命去了。

来到这里,石达开也只能抱着能为手下的兄弟谋一条活路,也别无他求。

酒菜已经摆好,歌舞双开始上演,杨一把石达开让到坐位上,挥挥手道:“开船吧。”风帆升起,楼船徐徐绕着草鞋山行驶。

两人客气几句,喝了几杯后,石达开开门见山地问道:“杨大人,石达开今天来到这里,一切听凭大人的处置。”

杨一也不客气,对石达开这样的一代枭雄,他服气的是你的实力,你跟他再客气,没有实力他一样不鸟你,所以杨一道:“石先生既然如此坦率,杨一也不矫情了,先生能弃暗投明杨某很高兴,关于先生的趋向问题杨某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先生将受封为安徽巡抚,继续抵掌兵权,不过先生得到我办的军校内去学习一段时间,掌握一下指挥和运用新式部队的要领,其次,武昌南昌两地的部队,要进行改变,去劣存优,不合格的一律遣返回家,朝廷发给安家费,留下来的一律由我派去的教官进行训练,训练好后再交给先生指挥,如何?”

对于杨一的安排,石达开还是很满意的,毕竟以前有过太平军投降的先例,杨一的处理办法大致都是一样的。这些情况石达开也都是了解过的。当年的李秀成和陈玉成都是这样安排的。抱着必死决心而来的石达开能落下这么一个结果,也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如果真要说在什么不满,那就是石达开以前在太平天国的地位比李秀成和陈玉成高,如今反过来了,但这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谁让自己过来的迟了。

知道了结果,石达开心也算安了,这才有心思去欣赏歌舞,石达开端起桌子上的酒杯道:“杨大人,石达开一介草莽出身,如今还是个穷途末路之人,竟然能得大人如此垂青,石达开感激不尽,借大人的酒在下敬大人一杯,从今往后石达开听凭大人差遣就是。”说完石达开一口干掉杯中美酒。说这番话的时候,石达开是真诚的。

既然石达开表态了,杨一也不能失礼,赶紧地端起酒杯回应道:“如此最好,今后大家一起为我中华的强盛共同进退。”说完杨一也一口而尽。两人放下酒杯相视而笑。

这时候,船上的歌女正高唱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当中的舞女也把一把宝剑舞的寒光闪闪。楼船外的风更猛烈了,吹得两边的彩带哗哗做响。

解决了石达开的问题,杨一心中最大的一块石头算落了地,有了石达开的加盟,杨一的手上又有了一张好牌,今后运转起来就更自如了。

石达开连夜回武昌安排新军接收部队的事情,处理好一切后石达开直接到南京去军校报到,接收南昌和武昌的事情杨一叫给了李柱子去办。不知道对南京这样一个故地,石达开重游之后会有什么感想?

上海,杨一又回到了他起家的地方上海。几个女人早就在门口迎接自己的男人回家,只是沈家姐妹看起来有些憔悴,没办法,谁让她们是沈家的女儿。这一次杨一回来主要的是把老婆们都接到北京去,原来在上海的产业杨一都准备交给手下打理,夫人们今后都别再参与管理了,女人们手上有了权利和金钱,迟早要弄出事情来。

回家的第一天晚上,杨一特意把沈家姐妹单独叫到一边。好好的安慰了一番,表面上看起来她们都很正常,杨一的心也放下许多,在宣布把女人们都接到北京去的消息后,霍小玉她们三个无不欢欣鼓舞,女人嘛只要能在自己心爱的男人身边,比什么都强。沈家姐妹在听到杨一这个决定后,开始也吃了一惊,随后也表示接受。沈清霜手头的情报机关,杨一也让她交给余薪和赵本初,沈清霜也没有表现出不情愿的意思,这倒让杨一觉得有些不正常,但时间紧迫杨一也没有时间去考虑太多。

后工厂内依旧是一片热闹的景象,虽说许多部门已经开始迁移,但西门子认为一边迁移一边生产,这样就不会耽误部队对武器的需求。西门子的这个主意让杨一想起了二战时苏联人的工业大迁移,那时候也是边迁移边生产,看来这个办法是德国人想出来的。

“boss,你给图纸我弄明白了,不过其中有一种东西做起来麻烦?”西门子习惯性的叫杨一作老板,作为杨一工厂的总工程师兼厂长,西门子的确是个很合适的人选。德意志民族特有的认真和自律在西门子身上体现无疑。杨一给他的图纸不是别的东西,是地雷、水雷的铁丝网的图纸。两样东西的图纸都是杨一牺牲了晚上和女人门亲热的时间弄出来的,杨一太需要这两样东西了,地雷是防御战中的极品武器,水雷是军舰最头痛的东西。

英国皇家海军是杨一目前最头痛的对手,战列舰可怕的炮火对近海目标来说,每一次齐射都是一次灾难。水雷就是弄出来对付英国人的海军的。

铁丝网这玩意在这年头用来防御不要太好用了,洋鬼子你不是厉害嘛,弄几道铁丝网在阵地前,再挖上战壕,要不堆上掩体,再架起机枪,这中华大地就是洋鬼子的坟墓,来多少杀多少。

只要把这几样东西弄出来,再多生产几挺机枪,打起防御战来杨一心里一点都不担心。想到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用重机枪两天消灭英法联军五个师的壮举,杨一有点兴奋了。

西门子说的不好弄的玩意是水雷,杨一接过图纸,听西门子一解释。顿时汗就下来了,原来杨一忘记了这年头还没有电焊机,图纸上很多零件是用电焊机焊接的,杨一画的时候也是分开画的,而西门子理解成了需要螺丝连接起来,所以说弄起来比较困难。

“是啊,是不好弄,有困难。”杨一看着图纸,也不知道该怎么和西门子解释。

“boss,你看这样好不好,这几个零件都可以相互组合起来,成为一个零件,一次性车出来,这样可以省掉许多工序。”西门子一边说一边拿着笔的图纸上圈画着。

看来当初把西门子从普鲁士弄来实在是太正确了,西门子在机械技术上的才能是卓越的,创造性也是一流的,所有的意见都提在点子上。连杨一也挑不了什么毛病了,可以说是现有条件生产出水雷的最佳办法。

杨一对西门子的意见很满意,不住地点头道:“好,不错,非常好。”夸得西门子脸上都开花了。

地雷和水雷的外壳以及引爆装置西门子已经弄出来了。在火药的问题上tnt太先进,现在弄出来有点过分,硝酸甘油不稳定,弄不好会炸到自己。黑火药就不用说了,太原始。欧洲人早就发明和使用了苦味酸,而且目前杨一的工厂里普通使用的就是苦味酸。苦味酸虽然也是高爆炸药,但在杨一还是觉得威力不够,杨一决定用苦味酸的升级产品,黄色炸药。杨一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这一次不是图纸,而是黄色炸药的化学配方,有了黄色炸药,地雷和水雷的威力将得到大大的提高。

西门子接过杨一给的配方,杨一一再交代西门子,黄色炸药弄再来以后先在水雷和地雷上使用。杨一的后工厂现在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几次从欧洲美国弄回来的技术人员,现在都已经被杨一开始开出来的高工资腐蚀,担当起了兵工厂技术骨干的大梁,本国学徒的培养也初见成效,大批学徒如今也已经能独当一面,这都是杨一最愿意看到的事情,加之认真负责的西门子坐镇,杨一基本上不用操心了。铁丝网的工艺最简单,西门子很快就弄出来了一次成型的生产流程,只是西门子对杨一弄这种带钉子的铁丝网表示不理解,杨一也没时间和他去解释。

江浙和上海一带是杨一苦心经营的老窝,真要放弃还真有点舍不得,可英国人的舰队太可怕,上海离海岸太近,工厂不迁移以后就是人家的死靶子。

联军的入侵迫在眉睫,杨一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得力的人才,杨一首先想到的就是左宗棠,左宗棠是个人才,得想办法把他弄出来帮忙,留在湖南太可惜了,回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拧道圣旨让左宗棠出来当浙江巡抚,现任浙江巡抚陈玉成现在在广州呢,干脆直接升为两广总督,也能师出有名。

杨一在上海也没呆几天,很快就踏上了返回北京的道路,北京毕竟是首都,那是掌控天下的要地,离开时间太长怕是要出乱子。

杨一用了八天的时间从上海赶回了北京,老婆们都在后面慢慢地北上。回到北京杨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天下的官员做了一次调整,这一次调整主要是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争。

李秀成被任命为直隶总督,陈玉成是两广总督,石达开安徽巡抚的任命也下来了,刘铭传还是做他的两江总督,左宗棠被杨一用一道圣旨正式任命,断然没有违抗的道理,这些就是中国文人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