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2 / 2)

卢清华颇为自得:“是范主任的保密工作做得好,据可靠消息,最近高层要研究的项目中,就有你们罗湖县。”

“咱们罗湖的项目上国家的,就一个,不管成败,填补了历史的空白。”范夏开就笑着接话道。

“怎么不讲成败,一定要成功,不能失败。秋林书记要去京城,让他在京城盯着点。”李家涛却是沉声道。

范夏开心里一咯噔,赶紧压低了声音:“您千万不能惊动于书记,他要是知道,事情非砸了不可。”

“为什么?”李家涛倒是明知故问。

“一开始这个项目是由市里跑的,困难度较大,计委不愿意跑了。我和杨智还有一些企业家死马当活马医,去了京城几趟。于书记说我不干正事,市里计委都弄不来的项目,你范夏开和一个个个体户能够弄成。现在结果快出来了,他能不眼绿?”范夏开的言语里颇多无奈,还有几分气愤。

李家涛觉得再这样议论下去不好,便对卢清华说:“这次回来,对罗湖的印象如何?”

“不敢恭维,整个一平原大集。”卢清华却是直来直去,丝毫不给面子。

“一张白纸?”李家涛皱起了眉头。

卢清华就哈哈大笑起来:“你是想让我说好些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吧?别圈我了,资本可是有趋利姓的,哪儿投资环境好,哪儿赚大钱,资本就往哪里流动。”

李家涛也笑了起来:“我要是给你打造资本洼地,提供优惠政策,创造优美的环境呢?我相信你的资本不会冷藏起来,不能人一阔,脸就变。”

李家涛这话说得太直,有些不客气,让范夏开变了脸色,很是担心。

卢清华却是不动声色地说:“你还没说我数典忘祖呢。我可向你声明,我只是回家转转。”

这下,大家都笑了起来。

晚饭后,李家涛吩咐范夏开:“安排县电视台全天候播放罗湖县政斧被砸的录像,播县委政斧清欠的决定,再配些访谈录,把声势造大些,安排半个月时间。”

组织部长汪民飞那天在罗湖宾馆喝酒后随便说的话,引起县政斧被老百姓抢占。事情出现后,汪民飞也知道自己捅了个大马蜂窝,也心里直发慌。

而李家涛见了汪民飞,也没有什么好脸色,让他有不寒而栗的感觉。

汪民飞也特意给县委书记于秋林打了电话,得知李家涛还没有向市委市政斧汇报,心里才稍微安稳了一些。从于秋林的话里,汪民飞也听出于秋林这个县委书记对处理罗湖事件事先没有得到汇报而颇有微词。汪民飞就投其所好,说到了换届前的干部调整问题,没想到于秋林满口答应,并且嘱咐他要按照程序尽快艹作。

现在想来,汪民飞有些后悔,李家涛现在时一心一意抓清欠,要抽干部下去考核,能不引起李家涛的不满?

可细想起来,汪民飞又觉得没啥,于秋林这个县委书记是一把手,一把手有安排,你李家涛这个二把手总不能不听吧。

这个时候,汪民飞也只能祈求于秋林别向李家涛把自己卖了就行,如果说出是汪民飞提出来的,那在李家涛那里汪民飞就走了一步臭棋!

可汪民飞也知道,现在李家涛对他印象很不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扭转的可能了。既然这样,还不如一心一意向县委书记于秋林靠拢。

不管怎么说,汪民飞自己也是县委常委,堂堂的县委组织部长,李家涛这个县长也没有权力决定他的升迁,心里倒也还是有些底气的。

想到这里,汪民飞就立马打电话让几位组织部副部长到他办公室开个部长办公会,把考核干部的事情定下来。

罗湖官场里有一句话、:要想富,动干部。几个副部长一听说商量考核干部,很快就统一了思想。现在的问题在于,赶在换届前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要考核大批干部,仅仅靠组织部这几十个人根本不行,需要从有关科局抽调一批懂组织工作的干部,而各科局今天都要派人到乡镇清欠,有人建议请示县长李家涛。

“还是请示于书记吧,干部是咱么这边管,咱们先把名单拉出来,我送给于书记批阅。另外通知各个科局和乡镇,请他们做好准备。”汪民飞自然是不想惊动李家涛。

————分割线————于秋林接到汪民飞的电话后,心里确是有些不愉快。按照惯例,你组织部该怎么进行工作就怎么进行工作,连个名单也要送过来,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

于秋林回复得也很干脆,该抽调谁就抽谁,全县的工作都要抓,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本来于秋林今天就和妻子去京城,可主治医生说,三天以后等他妻子的病稳定后再说,他也已经把要去京城的情况向李家涛通报过了,再回罗湖还不知道李家涛有什么想法呢。

况且,考核干部的事情定了下来,于秋林觉得自己能回避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都说县委书记位高权重,这会儿谁了解他的苦衷!

李家涛这个时候却在办公室里处理一大堆文件和上访信件,这些群众来信多数是反映清欠的,来信中既有对县委县政斧组织清欠的褒扬,又有反映基金会在资金使用上的问题,诸如干部挪用,吃喝花销,以权谋私等,李家涛也依次在信上签署了自己的意见。

这些来信中,李开怀的信最让李家涛感动。

李开怀说,他很感谢李县长对他家事情的处理,他准备用退还的本息办一个生产韻的作坊,至于县政斧赔偿的几十万元,说自己不能要,因为政斧也很困难。如果政斧非要给,那他就作为向政斧的借款,将来一定还。

李开怀还希望李家涛在适当的时候去他们韻厂实参,表示一定化悲痛为力量,用一技之长为家乡建设出力。

看到这里,李家涛为之动容,多么好的青年啊,在遭受了这么大的不幸后,还有这样的高风亮节!

多么好的罗湖人民啊,他们不迁怒,默默地奉献自己。

“请四大班子成员传阅,并请办公室加按语以工作信息名义发至各科局和乡镇。只要我们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就不会忘记我们。”李家涛在李开怀的这封来信上写道。

这个时候,县府办主任范夏开敲门进来说:“县长,汇报的人差不多都到齐了。”

李家涛在工作的时候最讨厌人们说“差不多”这种含糊其辞的字眼,脸色顿时有些阴沉,一边默默收拾一下,一边说“知道了”。

范夏开却是不明就里,赶紧汇报好消息说:“卢总答应借给我们罗湖的一个亿今天下午到账了,市财政局的两个亿,明天也会到账。”

李家涛一听,立刻高兴起来,心想救命钱终于到了啊。

(未完待续)

(紫琅文学)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