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2 / 2)

车到小湾村的时候,村支书张克明早已经在那里守候了,笑嘻嘻地跑了过来:“卢总,好眼光啊,我们这块地可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啊,听说您有意开发这儿?”

卢清华就笑了起来:“还没有决定呢,李县长非让我来看看,不会是你们事前串通好的,给我设圈套吧?”

李家涛就正色说道:“串通是有的,但绝对不会是什么陷阱和圈套。你是专家,可以围绕这块地界转一转看一看,这确实是块好地。这里既没有平原上的坟墓,也没有需要改造的高岗,更没有需要大土方填平的洼地。像这样的地块,可遇不可求。”

卢清华也觉得这块土地确实充满了商机,只要在红河,蒸水上各修一座桥,这块低洼的土地便有着无限的升值空间。

卢清华心里快速盘算着,这两座桥修下来大约需要一千万,这两千亩地拿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啊。

“这离县城和市区都有些远啊,虽然你们两个说的天花乱坠的,不过,这块地应该是政斧早就想打发出去的吧?”卢清华就试探着说道。

李家涛就笑着说:“这里的确比市区和县城便宜多了,每平方米的价格差了十多倍。不过,政斧是真的有心好好开发利用一下这块风水宝地,这可是战略姓资源部署啊。”

顿了顿,李家涛接着说道:“这块地未来的开发潜力非常大,政斧已经定下来两万元每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卢总。”

卢清华干了这么多年的房地产,围着这块地转了一圈,心中早就有数了,把这块地收入囊中是迟早的事情。不过,卢清华表面上却是不露声色地说:“我考虑一下吧,如果能够支援一下你们的经济开发,我是很乐意出份力的啊。”

李家涛就安排范夏开跟进后面的事情,让他多喝卢清华协商,争取把这个财神爷的项目赶快敲定下来。

范夏开陪着卢清华去了罗湖宾馆,李家涛却是回到了县政斧自己的县长办公室。

刚刚坐下,李家涛就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份内参,粗粗的黑体字赫然写着:“黄海集团出现五亿资金黑洞”。

李家涛一愣,仔细看的时候,只见一组组数字,把黑洞的形成,原因,现状叙述得清清楚楚。

李家涛沉吟了一会,才打电话把县府办副主任杨智叫了进来。

“这是怎么回事情?”李家涛敲着桌上的材料问道。

“市委苟书记让人专门送过来的,让您先看看,然后去见他。”杨智压低了声音,“整个罗湖就您有这份内参,可见苟书记非常看重您。”

“你对黄海集团熟悉吗?”李家涛点了点头,缓和了一下语气,用征询的口气问了一句。

杨智叹了一口气:“这个黄海集团该败啦,表面上是资金问题,实际上到处都是窟窿。它们的债权有八个亿,三年以上的就有近三个亿,未经报账的准备金有八千万。别的不说,光没有入账的小汽车就有六百辆,现在小湘市里跑得小汽车,十辆里就有一辆是黄海集团的。由于资金短缺,引发了长期以来的三角债问题爆发,遭到了肉类供应商的诉讼。小湘市市政斧把黄海集团当成摇钱树,没钱就去黄海集团拿,最近搞什么公司加农户引进丹麦猪,一下子就花了两千万。在管理上也是跑冒滴漏不断,不少人把水、电、气接到黄海集团的线路上,每年支付外接地水电费用就高达三千万元。用人更是随意姓大,只要是董事长董天建满意的,别管是有文凭的,没文凭的,有能力的,没能力的,只要董老爷子给人事部门放句话,你就等着拿工资了。再加上原先建厂占用地招收的是农民工,这些人的素质可想而知。我们邻市有个生产火腿肠的企业在全国各地开连锁店,开得很是成功。而黄海集团则开一个垮一个,去年开的两百家连锁店,盈利的还不到二十家,这二十家的负责人都是同董老爷子不怎么密切的。”

“那这个董天建本人怎么样?”李家涛不动声色又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要说他本人也没什么说的。二十年前,他把一个不足二百人的小厂发展成拥有员工两万人,固定资产四十亿的企业,实属不易。董天建做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他打交道,他总是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让对方占便宜。但是他的管理手段实在过时,具有典型的家长式,家族式的味道。投资起来也经常是熊瞎子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讲究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不讲究实际利益。因此,黄海集团的经营业绩每况愈下。现在董老爷子已经六十多岁了,怕是经历有些不济了吧。”杨智看来对董天建很是熟悉,说起来头头是道。

在李家涛从侧面渠道了解黄海集团的时候,市委书记苟天此刻却是心中五味杂陈。

罗湖县的[]闹得纷纷扬扬,省委领导也多次打电话向苟天询问情况,颇多不满与指责。还好,李家涛当时很快把事态平息下去了,也没有造成流血事件,让苟天这个市委书记狠狠松了一口气。

也正是因为如此,苟天又特意调查了李家涛的过去履历,发现李家涛在经济方面非常有创意和远见,每每有惊人之举。于是,苟天就想和李家涛聊聊,看李家涛有没有办法解决黄海集团这个烂摊子。

苟天觉得刻不容缓,应该抓紧时间采取行动,无论如何不能让黄海集团出现崩盘,不然再全国股市造成的影响绝对不会小于基金会的清欠。

苟天心里也很清楚,新华社都发了篇内参,说黄海集团出现了五个亿的资金黑洞,这个事情其实大部分干部心中有数,绝非一两次市委书记办公会能够解决的,用行政手段也不好解决,只能另避蹊径!

看了看手表,苟天拨通了李家涛办公室的电话。

“书记,您好,请问您有什么指示?”李家涛一听是市委书记苟天的声音,马上站了起来,很是恭谨地说道。

“明天早上和我一起去黄海集团视察。”苟天就笑着说,“今天晚上多准备一下,多准备几项解决方案。”

“书记,黄海集团好像不在我们罗湖境内吧。”李家涛就半开玩笑说了句。

苟天微微一愣,随即哈哈笑了起来:“我苟天找你是看得起你,一般人我这个市委书记还看不上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才知道,你可别让我失望。”

“书记,我对黄海集团不熟悉啊,再说,我也没有搞过金融。”李家涛就叫苦说,“我这完全是外行,哪里敢鲁班门前弄大斧啊。”

“少废话,明天早上八点之前赶到市委,别迟到。”苟天说完就挂断了电话,让李家涛哭笑不得。

————分割线————组织部部长汪民飞给县委书记于秋林打了两次电话,说全县已经抽调了三十多名干部会分赴科局和乡镇,估计考核工作十天就可以结束,问他还有没有需要特意安排的人。

于秋林告诉汪民飞,现在考核的是第一批,第二批的考核对象等他回去同李家涛商量后再说。

于秋林也不想再干部使用上与李家涛闹得太僵。

汪民飞却颇多怨气,说李家涛这个新任县委书记我行我素,重大事件处理事先不商量,不打招呼,讲话很随意,而且还经常要撤干部的职。

汪民飞再三要求于秋林赶快回来,不然局面可能大乱。于秋林当然也从别的渠道知道了李家涛的一些情况,他的确对李家涛的一些方法,提法不敢苟同。但就罗湖的情况来说,他觉得也应该让李家涛冲击一下。

不过,于秋林又想,你李家涛也该在电话中多苟同情况,总不能这样自以为是吧。

(未完待续)

(紫琅文学)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