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第四章谋变(四)(2 / 2)

太史慈很快就现两兄弟的区别,这个诸葛亮剑指天生就是搞政治和军事的料子,每一次太史慈试图向他管束下什么的时候,这个诸葛亮总会很快地领会其中的含义。</p>

诸葛瑾就差了很多,但诸葛瑾却是搞经济的难得人才。</p>

马钧也带来了好消息,“损益连弩”的研究已经他有了新的突破。</p>

其实诸葛亮时候设计的那个东西也是缺多多,实用价值不大,而且经常出现问题。马钧现在实际就是在不断地改进这种东西。</p>

不过短时间内看样子这东西是不能装配到军队中了。但是太史慈却非常的乐观,与马钧因为弄不明白这东西而变出的愁眉苦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几个昼夜轮回后,临淄来了两位贵客。</p>

一个是掌管青州日常政务的伊籍,一个是掌管青州律法的龙星。两个人接到信后虽然被管宁隐约其辞的话弄得莫名其妙,但还是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临淄。</p>

才一进屋,就被神秘兮兮的管宁拉进了里屋。</p>

结果两人意外的看到了原本不应该在青州的太史慈!</p>

两人狂喜,太史慈也旋风般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大笑着拉住两人。</p>

自太史慈起兵起就跟随着太史慈、现在已经是青州实权人物的龙星呜咽道:“主上,这多时您可好?”</p>

太史慈看着眼前这个当日不畏强权的龙星,头笑道:“没想到几个月不见你居然长了一些个子。不过人倒是瘦了一些,你要注意身体!”</p>

龙星不好意思道:“有劳主上怪念,我这人天生操心的命,属于那种越忙越精神的人。”</p>

太史慈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过头来看向此时因为激动而沉默不语的伊籍道:“伯机,青州有今日的繁荣,你功不可没。”</p>

伊籍欢喜得只知道头了。</p>

管宁深刻的感受着几人之间深刻的友情,亦是心中激动,笑道:“大家还是坐下话吧。”</p>

待众人的情绪平复下来后,龙星提出了心中的疑问道:“主上何时后到的青州,为何我们没有接到消息?到现在我还有种做梦的感觉。”</p>

管宁笑着把其中的原因给了两人听。果然,两人被郭嘉的谋略所折服。同时也为青州现在的混乱局面所担心。</p>

太史慈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可烦的,倒是不知道你两人心中可有怀疑的对象?”</p>

伊籍看了一眼皱眉思考的龙星,缓缓道:“这事情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这两年青州的繁荣可掩盖许多的问题。世家大族虽然对我西北六县推广到各地的种种制度有诸多的不满,但由于没有剥夺他们对自己土地上百姓的控制权,所以即便对主上敌视也不会露在表面上。这一龙星最清楚。”</p>

龙星头道:“伊籍大人这话得没错,虽然世家大族不能像以前那样掌控百姓的生死,但毕竟也得到了大量的好处,倒也没有什么太明显的越轨行为。”</p>

太史慈满心欢喜,以为可以从两个人身上找到突破口,谁知道竟会是这种结果,不由的大失所望,不过没有放弃道:“你们不要妄下结论,再想一想青州最近有何不妥的地方?”</p>

龙星皱着眉头想了又想,还是一无所获。</p>

伊籍思索了半晌道:“除了一些人事上的变动外,青州没有什么变化,我们一直都苦忍着等待主上的青州改制。”</p>

太史慈闻言道:“人事变动?什么人事变动?”</p>

伊籍道:“也没有什么了,平原郡原来的太守管统现在任上生病,听是旧伤复,平原郡地方上举荐名士陈逸为太守。”</p>

太史慈听得眉头大皱,觉得不妥,却又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来这时代还是第一次听陈逸这个人,不过不知道怎地听着这名字很耳熟,仿佛在哪里听过,但就是想不起来。</p>

太史慈之所以这么在意这一,就是因为平原郡和乐安郡本就是挨着的,而现在袁谭的军队就在乐安,那么太史慈就对平原郡也用上了心,虽然仅仅是的人事调动,但在这等时刻,太史慈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尤其是这个平原郡。</p>

要知太史慈作为青州刺史权力很大,但东汉地方上州郡不两立的政治弊端由来已久,虽然经过太史慈的一番初步治理,这种局面在青州经过临淄一战后大大改观,但平原郡始终是个例外。</p>

当年管统做平原郡太守时就对孔义很不感冒,因为平原郡的归属始终是个不清楚的问题,但因为当年太史慈挟平定临淄之乱的余威,迫使管统屈服,承认平原郡归青州所有。</p>

可是在实际上,青州对平原郡的控制力始终不强。至少在官员的任命上平原郡一直是我行我素,太史慈早就想要抽出手来收拾平原郡,但无奈自己的事情一件接一件,根本就没有一个喘息的机会,所以就放过了平原郡。</p>

唯一令太史慈比较满意的事情是没有令刘备坐上平原郡的太守之职,一直令那个蠢货管统在这位置上呆着。</p>

嗯?等等!太史慈一下子想起了历史上管统和袁谭的关系,不由得大吃一惊。</p>

该死!自己怎么这么疏忽?</p>

早在临淄的时候自己就看出了袁谭对管统的拉拢,而且在历史上管统一直对袁谭忠心耿耿,誓死追随。</p>

可是现在偏偏在袁谭出兵的当儿,这个管统病倒了,未免太巧合了吧?难道是这管统转了性子,不再为袁谭服务,见到事情不妙先对外称病?</p>

太史慈自己想一想就觉得没有道理。</p>

看来这个问题还出在管统的下任,这个叫做陈逸的人的身上。</p>

管宁显然知道太史慈的心事,只是他想不到太史慈居然会不知道大名鼎鼎的陈逸,于是开口解释道:“主上不知道吗?这个陈逸就是已故的陈蕃先生的儿子……”</p>

原来是他!</p>

太史慈猛地想起到底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了。那当然是在《三国志》中。</p>

这个陈逸和许攸关系极为密切,当年密谋废除灵帝的人中就是他一个。不过这事情知道的人很少,要不是史书中在曹操的记录中有这么一笔,是没有人会知道陈逸的所作所为的。</p>

一想到这里,太史慈几可肯定袁谭的事情无论是管统还是陈逸都有份。</p>

管统本就是袁谭的人,而陈逸是许攸无话不谈的好友,许攸现在就在袁绍的手下出谋划策,若是太史慈还想不到这其中的奥妙,还不如马上举起白旗来投降、回家抱孩子算了。</p>

哼!袁绍自以为这事情十分的机密,却绝对想不到自己这来自后世的特殊身份使得自己早已经对众人之间的关系洞若观火。</p>

要是太史慈不知道陈逸和许攸的关系,那么这真是一步妙棋,可惜现在看来令管统装病,让表面看似和袁绍一关系都没有时则对其忠心耿耿的陈逸当上平原太守不过是欲盖弥彰罢了。</p>

只要想一想平原郡的一马平川的地形,太史慈就知道袁谭其实可以随时进入到平原郡,然后势如破竹地杀向临淄。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现在袁谭作出的种种非要从乐安郡通过的姿态不过是为了麻痹自己罢了。</p>

声东击西?好毒辣的计策!</p>

既然如此,那么自己何不利用这一呢?</p>

太史慈嘴角逸出一丝冷笑。</p>

袁谭,你就等着受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