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第四卷第十二章暗涌(上)(2 / 2)

但是可令之人必有可恨之处。</p>

这个汉献帝见到太史慈没有像一般孩子那般失声痛哭又或者对太史慈这居心叵测者不屑一顾,而是露出了十分欢喜的神情,看得太史慈心中一寒。</p>

这个汉献帝哪里还是个孩子?</p>

太史慈懒得和他废话,直接就派人秘密把汉献帝送回了青州。</p>

太史慈对“护送”汉献帝的特种精英下了严令,沿途不得和汉献帝有任何交谈,汉献帝无论干什么都必须有人陪同。</p>

相同的错误太史慈不想犯第二次。</p>

又过了几天,太史慈散播汉献帝不见的效果渐渐彰显出来。</p>

先是刘焉,这老家伙恶人先告状,指斥王允办事不力,报皇帝弄丢了。然后刘焉任命汉中的张鲁为督义司马,摆出进攻长安的意思。</p>

同时,刘焉又向自己的好友西凉韩遂和马写信,希望他同自己一起谴责王允,结果引起了韩随和马腾的争吵。</p>

太史慈当然知道刘焉这是虚张声势,而且韩遂和马腾的关系在历史上的确复杂,但是有一段时间他们乃是过命的朋友,在自己所处的这个三国里,一直到现在,两者还是好朋友,而马腾又是王允方面的人,对汉室忠心耿耿,可定会劝阻韩遂的。</p>

至于张鲁,他和刘焉不过是相互利用,当然不会听刘焉的命令。</p>

如果,刘焉争霸天下凭借的是皇族的地位,那么张鲁凭借的则是宗教的力量。谁也不会服谁的。</p>

刘焉这么做不过是为自己制造声望罢了。</p>

不过刘焉的用心并非只有太史慈能看出来,几乎在刘焉指斥王允的同时,刘表也向天下宣布了刘焉的一项大不敬之罪。</p>

刘表上书刘焉有不臣之心,私自“造作乘舆车具千余乘”,并且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现在的刘焉就象当年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西河教书时一样,被人当作圣人孔子了,实际上就是指刘焉图谋不轨。</p>

这件事情一传出来,立时令刘焉有焦头烂额。</p>

太史慈却知道,这是光武遗命令刘焉有迫不及待了。</p>

但是只此一件事情,刘备就知道刘表也早就惦记着益州了,否则刘焉在益州做什么,刘表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p>

紧接着就是牛辅等人。</p>

原本牛辅、李?和郭汜已经知道了董卓身死的消息,大为慌张,原本想要投降,谁知道王允被太史慈气得冲昏了头脑,一腔怒火无处泄,居然下令拒不接受投降。</p>

这一太史慈早就知道,因为在历史上王允就是这般做事情不分轻重。若是王允不那么固执己见,他早就成了大汉的中兴之臣了。</p>

牛辅三人万般无奈,开始厉兵秣马,准备和王允开战。</p>

王允哪里想得到这三只丧家之犬居然会向自己宣战,大为震怒,就要开战。</p>

有趣的事情是双方的名义都是讨伐逆贼。</p>

王允三人乃是董卓的余党,而三人却王允把皇帝弄丢了。是大逆不道。</p>

再如其他诸侯刘虞等人也因为各种原因开始冷淡长安的王允等人。王允现在唯一一个令天下人承认的就是消灭了董卓,而且“汉献帝可以被找回来”的这个谣言。</p>

不过王允却在愁,自己到底还可以支撑多长的时间。</p>

如此一来,王允真的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p>

不久之后,管宁的一封信穿越了万里关山,飞到了长安。进到了司徒王允的府邸中……</p>

王允听青州的大儒管宁有信给自己,大出意料之外,想起贾诩的话,马上明白这是青州避免两败俱伤的合作书,自然轻视不得,连忙召集文武大臣到自己的家中相聚。</p>

一时间,王侯公卿来了无数,王允的府邸倒是变成了朝廷。</p>

王允当众把管宁的信打开,并把管宁书信的内容念了出来。</p>

登时,众人大为惊讶。</p>

王允亦是错愕非常,实在没有想到管宁会提出要他效仿周公,摄政天下的主意,尤其是管宁主动提出要帮助他消灭李?郭汜的条件更是令王允如坠梦中,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不由得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现在已经被他视为心腹贾诩。</p>

众人也是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出色表现,贾诩已经赢得了长安文武百官的信任和认可,公认他乃是长安第一智者。</p>

贾诩此时却在心中暗笑,因为他知道太史慈的计划终于到了全盘启动的时候了。</p>

坦白而言,太史慈这一次制定的计划非常对贾诩的脾气,因为贾诩本身就是他一个无孔不入的投机者,他最愿意干的事情就是混水摸鱼,太史慈现在做的这许多事情其实就是在搅乱整个天下,贾诩当然觉得非常有趣了。</p>

组织了一下思路,贾诩清了清嗓子,对王允道:“大人,难道看不出吗?这其实是管宁给大人的合作书,由管宁的这封信我们就可以看出太史慈现在依然下落不明。”</p>

众人不由得如坠雾中。</p>

贾诩哈哈笑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请司徒大人摄政这种事情何等的重大?若是太史慈在青州,哪里论得到管宁话?”</p>

众人恍然。</p>

贾诩对王允道:“如此妙想天开的主意一定是郭嘉出的,此时对大人非常有利,因为这可令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有了我大汉最强大的三个州的支持,看谁人敢反对大人?”</p>

王允当然是心动非常,只是这么做就等于放过了太史慈,一旦和青州合作,太史慈做过的以往种种,王允将不能再做任何计较,王允本是心胸狭窄之人,只要一想到这一,心中十分不甘。</p>

贾诩仿佛看穿了王允的心思,阴恻恻地笑了一下道:“司徒大人勿忧,我们和青州合作并不等于我们就要放过太史慈。”</p>

</p>

王允精神一振,看向贾诩,后者阴冷道:“天下间想要除掉太史慈的人数不胜数,而且从太史慈逃走的方向上看,太史慈一定是想要绕道江南,然后到扬州去,从扬州刺史刘繇那里回青州,虽然长路漫漫,但是却十分的安全。毕竟太史慈乃是刘繇最大的靠山,我们不妨通知袁术和刘表,太史慈会出现在他的势力范围内,袁术本就想要消灭扬州,一定对这个消息很感兴趣,刘表对太史慈倡导朝见皇帝的事情也是十分不满,两人一定会全力追杀太史慈的。”</p>

王允眼前一亮,喃喃道:“借刀杀人?”</p>

贾诩头道:“正是如此。如此一来,我们可以两面讨好,更有青州军队帮我们收拾牛辅等人,我们何乐而不为呢?”</p>

王允此时心情大佳,这许多天来,只有今日让他十分的开心。</p>

贾诩心中冷笑,表面上却肃容道:“还有,司徒大人,我们应该趁着三周拥立大人为摄政的同时准备出兵讨伐益州的刘焉,此时居心叵测,而且汉中和益州靠近长安,是在我们的心腹大患,不可不除!现在荆州刺史刘表已经有证据表明刘焉的不臣之心,讨伐刘焉,正其时也。”</p>

王允原本就对刘焉十分的不满,闻言大喜,问道:“文和此言深得我心,为之谁人可代朝廷征讨?”</p>

张绣此时闪身而出道:“司徒大人,末将愿往!”</p>

王允大喜,连忙同意。</p>

贾诩心中暗喜。</p>

太史慈的计划向前推进了一大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