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章 混战(四)(2 / 2)

太史慈很清楚。虽然说左右要和汉献帝翻脸,但是现在却绝对不是翻脸的时候。</p>

这个结论只要和历史上迎接汉献帝时候的曹操对照一下就可以得出。那时的曹操虽然手中并没有多少兵马,但确实汗献帝唯一可以依仗的军队,至于其他小股诸侯的部队都已经被曹操分化瓦解又或者驱逐,比如说杨奉等人。</p>

那时的曹操根本就是大权独揽,所以才会强制性质的迁都到许昌,更把自己的心腹全部变成朝廷中的大员,逐渐地掌握政权。</p>

可是在侃侃那自己呢,显然没有那个资格。不说自己现在身边一个文臣没有,无法在朝中安插亲信。至少自己现在还没有真正的控制长安。</p>

表面看自己现在兵权在握,而且名义上长安地军队都归自己掌管。但到底不是自己地嫡系部队。就拿汉献帝新任命的那些长安守军的各个大小军官来说,太史慈这外来者几乎可说是一无所知。看看汉献帝在点他们名字那不假思索地样子,就可知道这些人都是汉献帝早已经思考多时的结果了。一旦有起事来,真正能指挥动他们的还是汉献帝。</p>

长安的势力错综复杂,再加上长安地区大小城市不少,而且每座城市豆油驻军。现在这些驻军还没有别收服,谁知道王允一死,这些军队都听命于哪个大臣?稍有不慎就会生兵变事件。最糟糕就是长安城地驻军也参与进来,来个里应外合,那自己可真的就无在长安立足了。</p>

现在,经过汉献帝的一番蓄意拉拢,人人向汉献帝谄媚,一定有不少人想要取代自己这个称谓的“汉献帝心腹”的位置,只要自己处理不好和汉献帝的关系。一定会有人出头这么做的。不过太史慈并非无还手之力,这种局面只是暂时的,说到底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现在汉献帝这么有恃无恐是看穿了自己在长安的实力不强。</p>

自己此来长安地目的是为了控制长安,可是现在倒好,反倒是汉献帝借着大肆封官的机会,弄得他控制长安的能力在自己之上了。</p>

只此一项。太史慈就觉自己实在不如曹操,至少曹操不会做这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情。</p>

但是汉献帝还是太嫩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还留有后手。</p>

用不了多久,张绣和贾诩的军队就可以回长安,而王晨和王凌一旦劝降了潼关和青泥口的守军,于禁大军和李严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奔长安而来。</p>

到时候自己在长安地区地嫡系军队将不少于十万。看谁还敢不看自己的脸色行事?即便是汉献帝可以拿汉中的战事为借口,不让张绣的军队回长安又如何?有于禁大军和李严大军便足够了。</p>

不过现在只好看着汉献帝在自己面前嚣张了。</p>

想到这里,太史慈心中不由得轻轻地叹了口气,第一次觉自己此次长安之行有点疏忽大意了。的确,只要自己的军队一到,自己立时权倾朝野。但是自己在现在已经先输了一局,看着朝中的一个个重要官职被汉献帝老实不客气的分给了别人,太史慈只能怨恨自己忘记带文官进长安的事情了。</p>

朝会结束之后,太史慈心情大坏,和那些想要巴结自己,向自己祝贺的大臣们匆匆打了声招呼便回到自己的临时住处,也就是杨彪的府邸。</p>

不多时,史阿、郭淮、王凌、王晨四人便赶来。史阿才一进来便想太史慈高声祝贺,太史慈苦笑接受了史阿的一番心意.</p>

郭淮不明白太史慈为何会露出这种表情,大奇之下,出声询问.</p>

史阿这才注意到太史慈不对劲的地方.</p>

太史慈便把汉献帝对自己的封赏说了一遍.史阿到没有什么反应,郭淮和王凌、王晨三人却立时看出这其中不对劲的地方。</p>

显然,这三人对政治的解读能力都比史阿强很多。</p>

王凌和王晨闻言后,面有忧色,低头不语。</p>

郭淮倒是对太史慈充满信心,脸色一变后,便若无其事,他知道太史慈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太史慈看了王良和王晨一眼,心知这两人现在是惊弓之鸟,命运更和自己挂上了钩,若是他太史慈在长安站不住脚,王室家族的政治声望便彻底完了。</p>

</p>

为了坚定这两人的决心,让他们两人为自己悉心办事,太史慈便把自己的打算稍作透露。</p>

当王晨和王凌两人得知只要拿下潼关和青泥口,太史慈另有大军潜入长安的时候,立时欣喜若狂,马上请命要到两座关口去。太史慈见他们两人这般主动,当然很高兴了,于是便要两人前往两处关口,与贾诩和张绣两人会合,迅放于禁大军和李严大军进关。</p>

两人领命而去。</p>

史阿在一旁听得莫名其妙,不明白太史慈在为什么担心。</p>

等两人走之后,太史慈才耐心的解释给他听。史阿张颌这才明白到底是怎么加事。他没有想到汉献帝居心叵测,在这耀眼的封赏下有如此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时间眼中厉芒闪闪,显然是对汉献帝很不满意,最后唯有长叹一声,便不再言语。</p>

太史慈理解的拍了拍他的肩头,知道史阿拿汉献帝没有办法。</p>

不过太史慈却知道,长安的斗争方兴未艾。</p>

不仅在长安城外的战场上,也在长安城内的朝堂上。(全本小说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