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感觉极其良好(1 / 2)

 吴乞买赞道:“你年纪轻轻,便能如此老成持重地谋国,却是比粘罕、斡离不、婆卢火等人可贵得多了。他们这些人起初都不赞成归还燕京与宋人之议,更有甚者还劝朕出兵拿下中原的河北三镇,以为燕京诸郡之屏藩,朕都觉得他们的主张有些失之孟浪,在未做到知彼知己以先,岂能轻启战端?这实是与你伯父先皇武元皇帝的谋定后动的遗训大相违背呢。”

吴乞买想了想又道:“还有你刚才说的那个,这几个字很好,朕很喜欢。若真能看得到那一天,可不就是圣人口中所说的大同世界了么!”

“朕也不曾听说过,想来也是你从汉人的书本上看来的吧!”

张梦阳顿了顿,急忙把头连点地道:“对,对,对,的确是孩儿从书本上所学而来。”他暗忖道、

“不过,赶明儿从契丹人和汉人里挑个写字好的,让他把这几个字录下来,悬诸在朕的乾元殿里,也可让朕时时瞻仰不忘。”

听他这么说,倒是出乎张梦阳的意料。

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是讲解过的,具体内容么,他可是半点儿印象都没有的了。

他便又开始自艾自怨起来,内心里深怪自己之前学习的时候不够用功,以至于很多恰巧能用得着这些知识的场合,自己的脑筋里却是一片空白。每到这样的时候,他都是深深地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种多么难受的滋味儿了。

就在他心里自艾自怨的时候,吴乞买说道:“把大宋当做一个不断提供奶水的母牛养在榻侧,的确是一个好主意。那个哈巴,温朕在燕京的时候儿就曾经见过他,那时候他便劝朕乘着攻灭大辽的余威,顺势攻入中原,就算灭不了大宋,与他赵家官儿划河而治,也可以割占他半壁锦绣江山。

当时群臣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反对的以为这是哈巴温的借刀杀人之计,旨在趁乱恢复他在河湟的唃厮啰国。赞成的则认为不管哈巴温是不是在利用咱们,咱们金国与朝云暮雨、不讲信用的宋人也终究难免一战。

若是果真与宋廷开战的话,得能有哈巴温一党在河湟一带与宋兵周旋,对他们造成有力的掣肘,于我大金军直下中原实有莫大的帮助,当时朝中曾有不少大臣持此主张。当时朕便觉得如此见解颇有些不妥之处,至于不妥在哪里,朕又一时半会儿未能琢磨得清。

如今听你一说,若是出兵把中原的江山直接抢占过来,或许不难,但想要在那里确立根基,却是着实不易。契丹德宗曾因石晋的背德失信,出兵大举进攻中原,虽说得之甚易,但怎奈中原各路诸侯桀骜难驯,不断兴兵反抗。

契丹兵东扑西翦疲于奔命,最终不得已还是自中原抽身而退,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徒空耗国力,一无所得。有契丹德宗的前车之鉴在,咱们可不得不谨慎行事。”

张梦阳听他如此说,心中一喜,道:“皇上圣明。”

他的内心深处,一直都有一种想要阻止金兵南侵的愿望,但一直以来都是不得其门而入,不知道该当从何处下手,今番事机凑巧,竟然在这距离燕京数千里地的东北腹地,得到了金国皇帝的亲口许诺,顿时觉得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解脱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