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强征扩军(八)(2 / 2)

恶奴 傲骨铁心 0 字 2021-10-07

赵强似是料到邓肯会这么说,他并未动怒,也制止了要上前教训邓肯的郭飞,盯着有些倔强,并不如以前那样害怕自己的邓肯,意味深长的说道:“自由是需要靠自己争取的,上帝不会白白施舍你的,我也不会白白施舍给你们的。你明白吗?”</p>

“你们这些传教士当然不是为了传播上帝的福音来这里,你们的目的只是金子和银子。现在,我准备带领我的兵马去攻占尼布楚城,将那里的俄国人杀死,将银矿据为所有。但是你要知道,银子不能当粮食吃,也不可以换成士兵手中的武器。因此…”</p>

说到这里,赵强顿了一下,突然加重语调,直逼邓肯:“如果你愿意合作,你与你的同伴便有了一条最佳发财途径。我愿意将银子交给你们,你们只需替我去采购佛郎机的火枪,大炮,总之,一切与战争有关的东西我都要。”</p>

“说白了,只要你愿意替我做事,今后我们就将是合作的朋友,我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而你们同样也得到你们梦寐以求的东西——财富!”</p>

邓肯被赵强的话惊呆了,上帝,这个鞑靼人会这么好心,送给我们财富吗!</p>

火枪、火炮甚至是熟练的工人,制造的设备在大清国的最南边——澳门,都可以用银子得到,就算数量不够,也可以从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英吉列人的东印度公司买到,甚至可以从西班牙包船运来,唯一的前提就是有足够多的银子!那些贪婪的商人是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发财的良机的。邓肯相信如果这个鞑靼人没有欺骗自己,那自己的确可以从军火采购中一跃成为大富翁。</p>

尼布楚的银矿规模有多大,邓肯很清楚,否则他也不会和同伴从日本跋山涉水来到这片寒冷的土地。死亡他现在是不怕了,可是如果没有死亡的威胁,而是在眼前用财富堆出一条十分诱惑的光明大道,他却是不能不动心。说到底,他们来到东方的目的就是为了财富。</p>

但是,这个鞑靼军官的话有几分可信呢?万一他是在欺骗自己怎么办?邓肯摇摆不定,他拿不定主意是不是应该相信这个恶魔。</p>

“尼布楚被俄国人占领着,你们几个手无寸铁的传教士能有什么办法人俄国人手中获得财富,而现在,你们却可以!”</p>

邓肯动容的表情看在赵强眼里,他必须要打动这个西班牙人。不容置疑的说道:“只要你帮助我打败尼布楚的俄国人,我就可以给你源源不断的财富!”</p>

“如果你同意,我现在就给你和你的同伴自由,并让他们在我的军队当中发挥他们的所长。”</p>

“当然,如果你们仍然乐意在东方传教,我以我个人名义发誓,我的军队将成为你们传教的最有力后盾!我所占领的每一处地盘,都将是上帝福音的散播之处!”</p>

赵强极尽诱惑的开出自己现在所能开出的一切价码,力争一举拿下这个好像已经不怕死的传教士。他太需要火枪和火炮了,尤其是需要比火绳枪强多了的后装滑膛枪,虽然不知道现在欧洲人有没有改进出来,不过就算他们用的也是前装枪,只要数量够多,赵强也很乐意花上大笔金银去购买。当然,那些制造火炮和火枪的设备,还有那些熟练的制作工人,还有那些精于此道的欧州人都将是他采购的目标。</p>

现在的欧洲人对于中国还没有产生领土野心,他们只是求财而已,只要我出得起价码,那些逐利的商人就将如闻到臭味的苍蝇一样蜂涌而来,也许,在不久后,远东将成为欧洲人心目中黄金之地。</p>

“现在,就请你替我标注一下吧。”</p>

赵强随手拍了一下正张大嘴巴看着自己的邓肯,举止和言语既亲切却又不容拒绝。</p>

“”</p>

数十秒后,邓肯喉咙动了动,有些发抖的取过张义递给他的油笔,慢慢在地图上落下笔去。</p>

与财富相比,死去的彼德和波里似乎也不算什么,他们已经死了,难道要让死去的人阻挡即将来到的财富吗!</p>

骨子里的贪婪让邓肯相信了这个鞑靼恶魔,或许他说的是对的,只有他才能让我们在尼布楚的银矿中分一杯羹,俄国人?他们比野猪还要贪婪!</p>

银子换取军火,这桩生意看起来也很公平,邓肯如此想道,或许在用不了多长时间后,我就可以带着一船的财富回到西班牙了吧,国王陛下是不是可以授予我一个爵位呢?罗马的主教们是不是又可以给我更大的权力呢?</p>

邓肯对俄军显然是摸得很透的,在他的标注下,一座座俄国人的城堡在原先一片空白的地图上面被标注了出来。</p>

古里河城,精奇里江上游的雅斯克堡,西林穆丹河的西林穆宾斯克据点,精奇里江口多化禅城,额尔古纳河的额尔古纳堡,黑龙江下游的杜吉根斯克,乌第斯克,图古尔斯克,聂米伦斯克,当然还有上游的雅克萨城,这些都被邓肯明明白白的标了出来。只不过邓肯笔下那些很拗口的地名很多是赵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那些河流名称更是闻所未闻。</p>

娘的,俄国人有这么多据点?!</p>

数了一下,被邓肯标注出来的城池据点一共有三十三个,这个数字让赵强有些吃惊,原以为凭俄国人那几千人马,顶破天也能建十个城池,没想他们却是遍地开花,建了这么多据点出来。</p>

作者注:俄军城堡名多采用后世称呼,并以清代史书记载为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