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伪都盛京(2 / 2)

恶奴 傲骨铁心 0 字 2021-10-07

陈公公也是个谈兴颇高的人,但却是实在看不上赵强他们,不屑与索伦蛮子攀谈,只在中途偶插上几句,然后就作旁听客了。他不开口还好,一开口虽乍听声音与常人无多大区别,但细听之下却也能听出其嗓音尖利,再观其相貌,对其是太监一事赵强更坚定不移了,总不可能这人是天生的“伪娘”,生来就面白无须吧。万四与那几个步军营的人谈兴可没这么高,天寒地冻的又是乘着马,难得歇下脚光顾着捂着身子了,哪里有功夫谈什么风景人情的。</p>

从这姓高的对自己态度上,赵强隐觉这人似乎很看中自己,似乎有拉拢自己的意思,只可惜自己试探这么久,他却是滴水不露,摸不到其真实身份,不知他是哪座庙里的尊神,否则自己倒是可以投其所好,看看能不能为这趟京师之行额外收获点什么。但对方不肯透露,他也无可奈何,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了,看看这姓高的到底在安什么心思。就这么行了两日,众人终于到了奉天府境内。</p>

奉天府便是盛京了,进了奉天府境内,便就是进了盛京,这盛京便是后世的沈阳。后金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于此,扩建沈阳城营建宫殿,于天聪八年改沈阳为盛京。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便将这盛京改为留都,陆续设户、礼、兵、刑、工五部,各部设侍郎,置内大臣为总管,留守盛京,与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改南京为留都一般。到了顺治三年,清廷又改内大臣为镇守昂邦章京,直到康熙元年时,方改镇守昂邦章京为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将军。又至康熙四年,才改为今日之官名,为镇守奉天等处地方将军,简称奉天(盛京)将军。</p>

盛京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奇葩”,一段本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一段本该让亿万汉人痛心的历史,然至后世,这座让汉人蒙羞的城市却是以种种丑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如那纪念清军入关、银行唤为“盛京”银行等丑事。有的时候,赵强是真不知道该为自己的民族高兴还是悲哀,他实在是搞不明白为什么几百年后翻身成为主人的民族却为何总是对这段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热心不以,不是以电视电影、小说戏剧来美化,就是以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纪念方式来为伪清招魂。甚至连幼儿园、小学的拜师仪式都要让幼小的学生穿那被殖民时代的服饰,仿佛唯有如此方显我中华文明一般,至于那县太爷穿着伪清官服就更不用说了。</p>

悲哀,民族之悲哀。有些时候赵强甚至在想,是不是如“水晶之夜”般以那种极不人道的方式才能让汉人真正可以挺起脊梁骨傲立于世,抛却心底的那种自卑感呢。</p>

盛京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辽东都指挥使司指挥闵忠督建沈阳城,当时城墙建成后,周长9里10步,高丈5尺,城内以中心庙为中心点,内为驻兵。嘉靖年间复又扩建沈城,北侧“安定门”更名“镇边门”,加固后的北门军事防御能力更强。在后金与明代的数年征战中,沈阳明城墙除北门外,几乎全部被毁坏。所以现在的盛京城是皇太极时期新建的,格局也与明朝时不一样,为“八门对八街”的式样。所谓八门,即城的东向,北为小东门(内治门),南为大东门(抚近门)。城的南向,西为小南门(天佑门),东为大南门(德盛门)。城的西向,北为小西门(外攘门),南为大西门(怀远门)。城的北向,西为小北门(地载门),东为大北门(福胜门)。每门又各对一街,是为“八门对八街”。现城内除有皇太极时期的皇宫外,还有努尔哈赤的汗王宫与十一座王府、五部衙门、将军衙门、都统衙门、奉天官府等建筑。城内百姓多为旗人,间杂一些蒙古与其他民族的百姓,驻军也为关外之最,具体有多少八旗驻于盛京城内,赵强却是不知。</p>

</p>

高士奇上次来时并未入盛京,而是绕城直往宁古塔而去,这次本也不想进城,不过赵强却是要进城的,因为他的路引还要奉天府加印方能入关,于是高士奇便也与他一同入了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