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魂兮归来(2 / 2)

恶奴 傲骨铁心 0 字 2021-10-07

高士奇见赵强如此虔诚,却不知他嘴中念叨的却不是劳什子索伦先祖,更不是为那野猪致奠,而是为死在大潜河的明军和数万民夫致奠。见赵强要走,高士奇也觉耽搁得是久了,再不赶路怕是就不能赶到锦州住宿了,当下应了一声,挥手示意步军营的人将马匹牵上,翻身上马后,甩手一鞭,喝了声:“驾!”当先往那木桥驶去,余人见状,纷纷打马赶上,不一会,便过了木桥,消失在茫茫远方。赵强却是最后一个过桥的,在马蹄踏到河那侧的土地后,他突然朝后看了一眼,数秒后一脸坚毅的扭转头去,大喝一声一提马缰奔向南方而去。</p>

</p>

大凌河之战史载:城中粮储不过百石,马七千尽皆倒毙殆尽,尚余二百匹,其堪乘者止七十匹。夫役死者过半,其存者不过以马为食耳。柴薪已绝,乃劈马鞍为燃资。自八月中旬,城内即已断炊。十月初十,大凌河有王世龙等逾城来降,据王世龙言:“城中粮绝,夫役商贾悉讥死,现存者人相食,马匹仆毙殆尽,止余三十骑而已。”十月中旬,粮绝薪尽的大凌河守军杀修城民夫及商贾、平民为食,折骸为炊,又执军士赢弱者而食之,然城内军民宁互食而不降,皆言“吾等生为大明之人,死为大明之鬼”,宁死身而不降异族,甚有兵民自解衣裳,请为同伴之食</p>

十月二十八日,无力再守的祖大寿率众出降。大凌河原有“骑、步兵及工役、商贾三万余人,因相继阵亡、饿死、互食,至投降,生还者止一千六百二十八人,不及死者之数一成。</p>

祖大寿投降后又复归明,守锦州,然已无力回天,崇祯十五年,被围一年的锦州已靠“掘鼠而食”,惶惶不可终日,在得知洪承畴在松山战败后,锦州已成弃地死地,朝廷再也不会有一兵一卒援救后,战守计穷的祖大寿再次率众投降,至此,尘埃落定。</p>

大凌河之战,惨也,悲也!大凌河,大明的最后绝唱!晔晔其曜兮大明,慨慨其贞兮悼行。</p>

乘于快马,风如刀割的赵强,在看大凌河最后一眼的时候,在心底暗暗吟起后世《明行赋》的几句来:山河难移,志存高洁,故国虽破,赤心汤汤。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日月昭昭,唯吾大明!</p>

从大凌河出发后,一路又过锦州、松山、广宁、义州等地,皆未多作停留,于正月二十七这天,赵强与高士奇一众终于到达离山海关还有三十多里地的中后所。过山海关便为永平府,关内之地。想象天下第一雄关之姿,赵强心中激动,恨不能快马加鞭直抵关下,亲眼见一见让无数人为之魂牵,让无数人为之抛洒热血的山海关。然而天色已晚,却不得不在这中后所住留一夜。次日天刚放亮,众人便与众多商队一同向山海关进发。中后所离山海关虽只三十多里地,但官道两侧多为山岭,加之商队众多,马速不能过快,所以行了半日还不及往日一个时辰所行之路。用过午饭后,众人又行,约摸离山海关还有十多里地时,一道奇异的风景却让赵强看呆了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