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台湾弃留(2 / 2)

恶奴 傲骨铁心 0 字 2021-10-07

现在陈庭敬出任山西巡抚已经三年,康熙平日里对其非常挂念,眼下见到老师的折子,不由很是兴奋,见字如见人,真是有久别重逢之感,急忙细看起陈庭节的奏子,就差一字一句读了。看了几行之后,康熙不禁微微点头,似对老师的看法颇为赞同。</p>

陈廷敬上的折子是有关最近朝野纷论的台湾弃守问题,他的看法是弃地迁人,效顺治初东南海禁,将台湾让与荷兰夷人,“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纳款通贡”,他认为荷兰本无大志,即使台湾重新为荷兰所有,也对大清无害,相反却能收其心,缚其志,使其不生窥视东南之心,此为永安长逸之道。</p>

一口气看完老师的折子后,康熙有些累了,便闭目养神起来。实际上对于台湾是守还是弃,他是有主张的,而他的主张也正如老师折子里所提的一样——将台湾丢给荷兰人。</p>

从八月郑氏归降之后,朝中的大臣们就对台湾的弃留发生了明显的分歧,在福建,有些官员认为留恐无益,而另一些官员则坚持弃之有害。而在京师,又有官员主张对台湾实行弃地迁人,也有官员支持保台,群臣各持己见,争执不下。上月福建总督姚启圣曾上折子明确提出:对台湾不仅要守,而且绝不能拖延,迟之恐变。但这道折子却没有让康熙彻底定下主意,因为他着实也犹豫此事,在他看来,台湾的确是个化外之岛,岛上的除了前明余孽就是些高山番子,化外之民实在是对大清没有什么好处。若是在台湾设立府县,不说官吏兵丁驻派繁琐,就是这隔海来往也甚为不便,十足的鸡肋。</p>

</p>

罢了,都议论这么长时间了,也该有个定夺了,也许老师说得才对吧。有些头疼的摇了摇头,康熙觉得有些倦了,抬眼看了一眼屋外,知道时辰不早了,想到明天还要早朝,便打算今儿就到这了。正欲唤来当值太监伺候,眼角却瞥见最后一份奏折的封皮上写着“恭陈台湾去留疏”几个楷体大字,不由下意识便伸手拿那折子来看。</p>

“太子少保、靖海将军、靖海侯、兼管福建水师提督事务、臣施琅谨题。为恭陈台湾弃留之利害、祈睿裁事:窃照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离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余遥。查明季设水澎标于金门所,出汛至澎湖而止,水道亦有七更余遥。台湾一地,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也…”</p>

正值大忙,骨头今天下乡帮忙收稻,累得半死不活,更新晚了和少了,请见谅。不过话说回来,进行一些劳动真的很好,干完活骨头浑身舒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