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君登基(二)(2 / 2)

恶奴 傲骨铁心 0 字 2021-10-07

“登基大典开始!”</p>

随着礼部唱官长长的嗓音,年仅十五岁的太子胤礽穿着他阿玛当年穿过的龙袍提心吊胆的在一众太监、“侍卫”的扈从下,硬着头皮在“百官”和“禁军”的注视下踏上御阶,缓缓的走向大殿,不安的坐到了龙椅之上。从进殿到坐下,他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坐大殿的左侧,在那里,关宁军大帅赵强正安若泰山般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神情平和的望着胤礽。</p>

大殿中,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袁世杰手捧一份“遗诏”对殿下的一众官员朗声宣读起来,“遗诏”是他替康熙起拟的,上面除了述说康熙生平及死因,便是夸赞太子的话语,最后便盖棺定性,太子登基乃“先帝”临终遗愿,且太子人品上佳,有人主之范,今奉诏登基,实众望所归,天下归心也。</p>

“礼成!”</p>

一口气念完遗诏后,袁世杰转身面朝宣统帝,俯身跪下,带领一众官员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岁!”</p>

东侧立于大帅身后的一众关宁将士却是纹丝不动,只冷眼看着殿上的宣统皇帝。</p>

百官磕拜完毕后,胤礽按照总管太监常忠的吩咐,忙挥手轻声的说了句“众臣工请起”,然后不知所措的望着东侧的赵强,不知道自己下面要怎么办。</p>

一旁的常忠见状,忙上前一步,轻声提醒道:“皇上,赵大帅劳苦功高,是我大清的再造功臣,没有赵大帅,就没有皇上,大帅这份功劳可不比当年的摄政王差,还请皇上能够下旨晋封大帅为摄政王,以慰百官之心!”</p>

常忠这边话音刚落,殿下的袁世杰就率先跪了下去,他这一跪,后面的张玉他们也只好再次跪了下去,人人心中都知宣统皇上下面要颁什么诏了。</p>

“噢,好...好...”</p>

胤礽如哽在喉,有些颤抖的站了起来,缓缓的看向东侧,有些结巴的宣道:“赵强听旨!”</p>

“臣接旨!”</p>

赵强大喇喇的坐在那里,根本不动一下。</p>

胤礽一咬牙,鼻子一酸道:“爱卿为我大清劳苦功高,今朕破格赐封,即日起,加封爱卿为摄政王,统领文武百官,望爱卿能够忠心体国,为朕分忧,为天下苍生造福。”</p>

“臣遵旨!”</p>

赵强毫不表情的应了一声,还是一动不动的看着胤礽。</p>

“皇上,还有呢?”</p>

常忠立功心切,在旁见胤礽还有话没说,忙在后威胁了一声:“皇上,赵大帅可等着呢,可别让他老人家久等。”</p>

“是,是,朕知道...”</p>

胤礽一惊,一种耻辱与悲愤涌上心头,却是不敢再犹豫,如木偶般张开了嘴巴:“先帝新丧,太后寡居,朕生为儿臣,不忍使母孤独,先帝在世之时也常言治国者,以孝道为先,故朕为孝道先,特将太后下嫁于摄政王,以使她老有所乐,老有所终。还请摄政王善待朕母...”说到这里,胤礽再也说不出话,竟然掩面痛哭起来,泣不成声。</p>

殿下的一众官员们却好像不关己事般,只冷眼看着宣统皇帝,没有一个与皇帝一样有切肤之痛的。</p>

儿戏,天大的儿戏。</p>

袁世杰和张玉他们轻叹了口气,微一摇头,没有一个人对于太后下嫁提出什么异议。</p>

赵强这次却动了,只见他大摇大摆的走到百官前面,然后竟然顺着御阶就上了殿上,走到宣统面前后,冷冷的说了一句:“皇上既然将太后下嫁于本王,那么是不是就是说,本王从今天开始就是皇上的父亲大人了,如果是的话,那皇上是不是要尊称一声本王为皇父摄政王呢?如此才是为人之子之礼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