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造船(2 / 2)

采用了水密隔舱结构后,也方便于在里面做隐秘的内仓,在内仓里放置兵器和火器,遇到现阶段还算强大的宋军水师就装成商船,遇到其他小船队,就从内仓里拿出兵器劫掠。

这些船的船型和船壳结构是由龙骨所决定的。龙骨由龙骨、主龙骨和尾龙骨三段通过榫卯连接而成,处于船壳底部的正中。船壳由龙骨逐步向两侧呈弧形状展宽,船壳板之间采用榫卯式搭接与平接,从而形成阶梯状,并用竹钉、铁钉和锔钉加固,接缝用麻丝和桐油灰等捻料腻密。船的横断面呈“v”型。龙骨装置在尖底下端贯通船只尾。这船尖尖底利于破浪前进,而底尖吃水深,稳定性好,还容易转舵变向,能在狭窄和多礁的航道上使用。所以,这种构造的船舶也是当时海洋各条航道上最活跃的船型。

最重要的是它还用了指南针,采用的指南针正是采用沈括提出的缕悬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制出的。虽然跟后世的指南针比起来粗制滥造,但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有比没有好太多。

而小船则用的是大船造完剩下的木料造成的,长约五丈,船头和船尾小而且尖,船底尖,十桨,能乘坐五十人,专做骚扰和打捞战利品之用。

卢俊义不愿意像后世的满清狗皇帝一样到处微服私访,好像英明神武的无所不能,他不愿意给下属瞎出主意,每一个前的主意也要得到这个时代的专家们的认可才好施展下去。他不愿让自己成为自己最恶心的那种仗着有一个庞大的幕僚团就到处指手画脚的帝王,殊不知那些幕僚里面有太多脱离劳苦大众一心谋求小集团利益的蝇营狗苟的家伙,听从这些幕僚的意见给下面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这种愚蠢的行径真是不好。

他这番前来造船场也只是为了给李俊等人送行,顺便看看船舶的性能。看后就提了一个小小的意见。卢俊义不太懂得现代船舶技术,对这造船工艺也提不出多大的意见,只是想起后世海上的钢铁长城,觉得这些木质船只遇到对方用火箭攻击怕是避无可避,一旦遇到火器攻击怕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啊。就给船场提出意见说,最好是在船上包裹一层铁皮。

船场的主事卢俊游听到卢俊义的意见后,挠着头皮苦恼道:“如此这般,这船太重了,怕是会沉没,浮不上来了的吧。”卢俊义心道,怎么找这样一个不懂得浮力原理的家伙过来造船啊,又转念一想,这个时代谁懂得这个,都以为用钢铁造船,船会浮不起来的。看了看旁边的李俊等人一副十分迷惑的样子,心中大为不解,宋朝的航海能力很强的啊,铁皮船应该早就出现了,不应该让自己来做启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