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大获全胜(2 / 2)

索地一个副将大胆地问道:“不知员外为什么要我们送你们。我们哪有实力送你们?”

卢俊义哈哈笑道:“有大名府留守司地军马护送我们。其他宵小岂敢觊觎我们。还有。有愿意加入梁山义军地。现在就放二两银子做为定钱。”

大宋禁军士兵地待遇原先很好。但随着禁军规模越来越大。军官越来越。拖欠克扣士兵粮饷已经成为常例。很多军官和上级地文官甚至连善意地谎言都没有。就是一句:“拖欠了。克扣了。你想怎么样吧。不想干了。行啊。”跟后世地老板一个德行。拖欠克扣工资后。员工找他说理。他就硬邦邦一句不想干了走人啊。

再加上宋朝蔓延一百多年地以文御武歧视武人。连枢密使狄青都被人家歧视。何况一般小卒。为了怕士兵逃跑。便在平常小卒脸上刺字。这是一种裸地歧视。

卢俊义地反其道而行之大受欢迎。加上这些骑兵大多年轻或者贫穷。娶不起媳妇。父母都有其他兄弟抚养或者早死。更重要地是。他们都是河北人氏。平时很钦佩卢俊义地仁义。对卢俊义有很多认同感。再说卢俊义是因为杀了契丹人才被官府缉拿。这又给了他们一个心动地理由。这也算是民族英雄。所以健在地二千骑兵中有一千五百名愿意参加。剩下地五百人有种种顾虑。就不愿归顺。卢俊义命令所有地佃户仆人前去打扫战争。王进率近卫军整顿愿意加入义军地一千五百个大名士兵。包括那些受伤地士兵。收拢到梁山也可以做点副业。

王进现在已经恢复真容,恢复原来的名字,不再是那个臃肿地王晶,他不再怕高俅。

战斗结束,经过清点,卢俊义手下死掉一百五十多人,有些是骑术不精在两军对冲地时候掉下来被马踏死的;有些在骑兵对冲时被对手杀死地。卢俊义眼含热泪,跟这些战士朝夕相处了半年多,有了很深的感情,半个时辰前还是说说笑笑地,谁知转眼就天人永隔。卢俊义吩咐将他们挖深坑掩埋,然后做了一个隐秘的标记,等日后梁山达了,就给他们修一个大墓,好好地祭奠这批为卢俊义和整个民族的大业牺牲的第一批英雄。

随后归顺了一千二百名健全和三百名伤残的大名士兵。大名禁军约有八百人战死,多是死于弩箭火药包的轰击和李逵武松等人的杀戮,有六百多人是残疾一部分或者养好伤照样能上战场的,还有约两百名重伤不治的,万般无奈给了他们一个痛快。卢俊义命令佃户和仆人们将战场打扫干净,挖了个大坑,将战死和人道毁灭过的扔进大坑,埋掉了事。当然他们的盔甲和兵器不能浪费,拿下来放在车上,包括那些不愿归顺的也要交出兵器、盔甲,否则燕青的弩箭手不是吃素的。

这次龙神庙之战,卢俊义以逸待劳,可谓大胜,收获也很丰富,有二千匹好马,在皇甫端奇怪的口哨声中,那些被火药包的爆炸声惊慌的马匹迅安定下来。那些受伤或者死掉的马匹则有佃户仆人们当场屠宰了,将马肉强塞在大车里,这样寒冷的天气也不怕这马肉坏,等到了梁山就可以做成熏肉。另外近一千五百名归顺的士兵,近三千件兵器和盔甲,给极度缺乏这种战争物资的卢俊义军队极大的补充。这场大战,卢俊义让王进率领骑兵追击逃窜之敌,务必不能放过一个,经过的路人也全部抓起来以后押往梁山做苦工,不能流露出半点卢俊义军打败禁军的消息,让梁中书苦苦等索的消息吧。

一路上自然有几个不愿归顺的禁军士兵想要逃走,当下被卢俊义处决。剩下的五百不肯归顺的士兵就老老实实跟着卢俊义前行。索还是死咬嘴不肯归降,卢俊义了解索的父母都在大名府,索怕自己降了牵连到父母,卢俊义便派一个士兵潜回大名府,告诉卢俊信想办法将索的父母接来梁山,到时候索见了父母,不由他不降。

卢俊义的车队浩浩荡荡,足有四五十辆大车,里面装着金银粮食和部分兵器,外表是看不出来,但看车辙那么深,就知道装了好多好东西,奈何卢俊义一行有近五千兵马,部分兵丁穿戴着禁军盔甲,打着大名府留守司的旗帜,一路横行无人敢惹。那些本来觊觎这些大车的山贼土匪也不敢轻举妄动,给卢俊义争取了一点宝贵的时间。

果然,梁中书在没有收到索的回报,不敢轻举妄动。他不善于用斥候,直到过了好几天,才想起来派几十个斥候前去打探,结果一直追到马颊河,还是一无所获。再往前问去,人家说有一大群打着大名府留守司旗帜的人马向山东走去。有些斥候继续追赶,有些斥候则回头报告梁中书。燕青下面的军情部早就派出斥候沿路查看有没有大名府的斥候前来追查,一旦遇到就当场解决。结果梁中书过了近一个月,才知道索的三千骑兵被卢俊义击败,死亡一千人,一千五百人投敌,回来的五百人丢了兵器、盔甲、马匹,狼狈不堪。而且那五百人提供的卢俊义所在的位置在青州的清风山。